见《本经逢原》。即鹿角胶,详该条。
①古病名。指脾积。见《难经·五十四难》。《济生方》卷四:“痞气之状,留于胃脘,大如复杯,痞塞不通,是为脾积。诊其脉微大而长,其色黄,其病饥则减,饱则见,腹满呕泄,足肿肉削。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治疗
即独活寄生汤作蜜丸。治证同。见独活寄生汤条。
病名。见《外科大成》卷四。即白疕。详该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拔毒散之别名,详该条。
见简易备验方条。
体表部位名。胸前两旁高处。《灵枢·本输》:“足阳明,侠喉之动脉也,其腧在膺中。”
病名。见《喉科泄秘》卷上,即连珠风。详连珠喉风条。
又称补气解表。是对平素气虚而患外感表证的治法。症见头痛、恶寒、发热、咳嗽、咯痰、鼻涕粘稠、胸膈满闷、脉弱无汗,处方由补气药与解表药组成,如参苏饮。
见《南方草木状》。为沉香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