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金匮要略》。即李根皮,详该条。
病名。指水肿病属实者。见《中国内科医鉴·浮肿水肿》。多因外感六淫,内伤饮食而致,起病急速,来势多暴。《医宗必读·水肿胀满》以阳证多热,热证多实。先胀于内而后肿于外者为实;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者为实;脉滑
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五。即初生拭口。详该条。
病名。指位于巨阙穴处的痈。巨阙穴为心之募穴,故名。《圣济总录》卷一百二十八:“巨阙隐隐而痛者,心疽也。心上肉微起者,心痈也。”由心火炽盛,兼平素过度饮酒或贪食辛热,积热化火而成。证见寒热身疼,头面色赤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红花汤,见该条。
出《崔氏纂要方》。为槲皮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五。指瘤体日久破溃化脓者。
病名。①见《外治寿世方》卷四。即蛇身。详该条。②怪胎之一。
病名。指秋季的一种热病。《温热经解·客气温病治法》:“秋温,不大便五六日,舌苔焦燥者,热病也,大承气汤主之。秋温,化热十余日,邪入厥阴,唇焦齿燥,耳聋,舌根焦黑,手指蠕动欲痉者,三甲复脉汤主之。秋温,
见《本草纲目》。为苦地胆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