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
托尔斯泰的思想也许是最高尚的哲学,最伟大的利他主义,不过这种思想对生活来说却不适用。有成千累万的事例表明人们必须用侮辱来回报侮辱,不能不这样回报。到处都得有为个人的神圣权利的奋斗;如果不要这种奋斗,那就是不道德。
道德并不能使面容变美,但恶习无疑使它丑陋
政治家处理国务时,常考虑是否合乎礼节,而从不关心是否符合道德规范
许多道德家都曾谈到,人的诸种恶行中,骄傲为最,它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出现,而又在极其繁复的伪装下隐匿,那种伪装好似掩盖月光的那层翳障,既是月亮的光辉,又是月亮的阴影,它虽可以把月亮藏匿起来,叫我们看不见,又因藏匿得不彻底而叫月亮泄漏了自身。
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
我的主要办法,首先是通过孩子们对共同生活的初步感觉和在发展他们初步的能力上,使他们产生姊妹兄弟般的友爱,把整个团体融化于一种大的家庭的朴实精神中;并且就在这种基础上,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情感中,鼓舞他们一般的义务感和道德感。
美德对于每个人,都是善;不道德对于每个人,都是恶。
只有在不仅消灭了阶级对立,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忘却了这种对立的社会发展阶段上,超越阶级对立和超越这种对立的回忆的、真正人的道德才成为可能。
人们在厌弃喋喋不休的道德说教之后,曾经热情地呼吁过真实性,以为艺术的要旨就是真实;当真实所展示的画面过于狞厉露骨、冷酷阴森,人们回过头来又呼吁过道德的光亮,以为抑恶扬善才是艺术的目的。其实,这两方面的理解都太局限。杰出的艺术,必须超越对真实的追索(让科学沉浸在那里吧),也必须超越对善恶的裁定(让伦理学和法学去完成这个任务吧),而达到足以鸟瞰和包容两者的高度。在这个高度上,中心命题就是人生的况味。
一切有生之物,都有一种“寻求快乐的本性”,那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凡是血肉之躯都要受过它的支配,好像毫无办法的海草都要跟着潮水的涨落而摆动一般,这种力量不是议论社会道德的空洞文章所能管得了的。
道德和才艺是远胜于富贵的资产,堕落的子孙可以把贵显的门第败坏,把巨富的财产荡毁,可是道德和才艺,却可以使一个凡人成为不配的神明。
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
金玉满堂莫收,古人安此尘丑。独以道德为友,故能延期不朽。
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
一个人如能在心中充满对人类的博爱,行为遵循崇高的道德律,永远围绕着真理的枢轴而转动,那么他虽在人间也就等于生活在天堂中了。
道德是永存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
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洁净的。
交善人者道德成,存善心者家里宁,为善事者子孙兴
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一约束他更有价值
中层道德是第一要素。穷也不是太穷,富也不是太富,情感最重要。
遵照道德准则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
劳动却是产生一切力量、一切道德和一切幸福的威力无比的源泉。
道德能帮助人类社会升到更高的水平,使人类社会摆脱劳动剥削制。
谁能从道德败坏的地方脱出来,还保持洁白,便是有了最伟大的功德。
一种美德的幼芽、蓓蕾,是最宝贵的美德,是一切道德之母,这就是谦逊;有了这种美德我们会其乐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