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诗词古文>吕需生平

吕需生平介绍

生于明正德甲戌(1514年),仁和塘栖里人。从小聪慧,日记千言。稍长,倜傥有大志,习举子业,善属诗歌,下笔立就。工书画,贯串诸家,放达不羁,志在四方,慨然有古豪举之气。1530年前后,吕需曾求教于湖州长兴人顾箬溪(应祥)明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后任刑部尚书,(按顾应祥约在1516年后奔母丧离职,在湖州住了十五年。)顾以小友待吕需。>>查看吕需的诗词古文

人物生平

  嘉靖十年(1532)吕需十八岁,时任提学副使的徐阶来浙江督学,试以《谈天雕龙论》,吕需对答如流,徐阶大奇之,擢拔为第一。

  之后吕需入南京国子监读书。而徐阶又正好调任南京国子监司成(相当于校长)。吕需正式成为徐阶的门生。

  由于吕需所作文章简洁朴实,不合科举考试程式。屡试不第。遂纵意词章,博精韬略,致力以经世之业。

  嘉靖二十四年(1545)前后,吕需31岁左右,曾去北京拜见当时的朝廷首辅夏言(桂洲),受到夏桂洲“倒屣以迎”的礼遇。(当时徐阶在吏部任职。)

  夏言(1482~1548),字公瑾,桂洲。江西贵溪人。明世宗嘉靖十五年(1537) 位居内阁首辅。至嘉靖二十一年(1542)六月,严嵩代替夏言进入内阁。嘉靖二十四年(1545)十二月,世宗召还夏言,并且加少师勋号,位在严嵩之上。

  嘉靖二十五年(1546)四月,总督陕西三边军务的曾铣向朝庭上收复河套的建议,内阁首辅夏言给予了全力支持,吕需积极参与了夏言,曾铣议复河套的活动。曾持阁议往来宁夏东西间,屡建奇画,逐虏出河套。旦暮有封狼居胥意。然而,外有咸宁之间谍(注:指咸宁候仇鸾诬告),内有严分宜(嵩)之挤排,遂使大功终堕,国境沦夷。议复河套功亏一篑,曾铣获罪,又牵连夏言。双双招致杀身之祸。

  在这一事件中,吕需机警蹈晦,不及其祸,返归塘栖。

  当时正是倭寇肆虐江南之际。

  嘉靖三十三年(1554)世宗钦命胡宗宪为浙江巡按监察御史。

  嘉靖三十五年(1556)岁丙辰,徐文贞入阁任亚相,梅林胡宗宪总督四镇,击倭海上。驻军于云间,桐乡等地,当时其幕中有语溪(崇德)人吕纳言,知悉吕需与徐文贞交厚,向胡宗宪告知,胡宗宪因以客礼见吕需。并对吕需十分器重。委心天下事焉。

  同年,胡宗宪派吕需去都中拜谒徐文贞。

  吕需归来,向胡宗宪具陈所授方略。

  从此,两人交情愈深。胡宗宪治军桐乡、海盐,每次经过塘栖,必造访吕需家。一切大计,皆与吕需商讨。自大将偏裨以下,指示悉当,卒擒徐明山、汪直二巨寇,四镇始安。

  嘉靖四十一年(1562),吕需已经四十八岁。这一年胡宗宪主持的抗倭斗争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

  胡宗宪劝吕需入仕,谒选得鸿胪寺丞。但不久就辞官回到塘栖。

  同年(1562年)奸臣严嵩倒台,胡宗宪因南京给事中陆凤仪弹劾为“严党”被逮捕押解进京。

  胡宗宪到京之后,世宗念其抗倭的功劳,改变了主意,降旨道:“宗宪不是严嵩一党,自任职御史后都是朕升用他,已经八九年了。而且当初因捕获王直而封赏他,现在如果加罪,今后谁为我做事呢?让他回籍闲住就好了。”嘉靖皇帝为胡宗宪网开一面,给了他一条生路。嘉靖四十二年(1563)春天,胡宗宪回到了老家绩溪。

  嘉靖四十四年(1565)三月,就在胡宗宪回乡快两年的时候,灭顶之灾从天而降。

  事情的起因还是离不开严嵩父子。曾经协助胡宗宪抗倭的罗龙文犯罪被抄家,在对罗龙文抄家时,发现了胡宗宪被弹劾时写给罗龙文求严世蕃作为内援的信件,信中附有自拟圣旨一道。世宗闻听此事后大怒,对胡宗宪降旨问罪。

  这年十月,胡宗宪再次被押赴至京。在狱中,胡宗宪写下洋洋万言的《辩诬疏》,为自己进行辩解。可是《辩诬疏》递交上去后,却如同石沉大海,迟迟没有结果。

  胡宗宪彻底绝望了,十一月初三日,胡宗宪写下“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的诗句后,自杀身亡,年五十四岁。

  这一年吕需也已五十挂零。

  这以后吕需基本上留在家乡塘栖附近兴学校,举讲会,培养后学。

  隆庆二年(1568年)徐阶致仕(退休)。

  又过三年徐阶家被监察御史海瑞和苏松兵备道蔡国松查办。政敌高拱欲致其死地。当时为保全老师徐阶,吕需曾持徐阶写的书信赴北京面谒时任朝庭首辅的高拱。

  塘栖志载有陈继儒仲醇述吕山人事略曰:

  “。。。。。。吕水山一生轶事颇多,而可传者,莫如为文贞致书一事。保全文贞不为无力,好任侠而不诡于正,是值得徐文贞引为心腹的。”

  吕需少年志向高远,刻苦求学,胸怀经世济国宏图大志。由于时代风云变幻、人生际遇坎坷。让吕需怀奇不售。他应是熟读陆放翁的“诉衷情”的,他也和放翁一样“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吕需弃官回乡后开堂讲学,他与德清许孚远(1535-1604)、栖里卓徵甫、胡元敬等友人诗文倡和。培育后学,乡后辈胡允嘉,卓去病是其最为赏识的后学。

  塘栖一年四季盛产水果,是江南的花果之地。吕需还将外地加工蜜饯的技术带回塘栖,逐渐形成塘栖特色的蜜饯——糖色。清代以后,塘栖人将吕需视为塘栖蜜饯业的祖师爷,康熙年间张之鼐在《栖里景物略》中称:“(塘栖蜜饯)盖皆起于水山吕公,京省驰名。”

  明万历21年(1593)吕需溘然长逝,逝时香风袭人,享年80岁。

猜你喜欢

  • 俞原

    俞原,字子温,号九峰老樵,无锡人。有诗文集藏于家。

  • 沈与求

    沈与求(1086—1137),宋代大臣。字必先,号龟溪,湖州德清(今属浙江)人。政和五年进士。历官明州通判、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吏部尚书兼权翰林学士兼侍读,荆湖南路安抚使、镇江知府兼两浙西路安抚使、吏部尚书、参知政事、明州知府、知枢密院事。著有《龟溪集》。

  • 顾盟

    元庆元人,字仲赘。高才好学。尝馆于杞菊轩。善诗。有《仲赘集》。

  • 孙逖

    孙逖(696~761)唐朝大臣、史学家,今东昌府区沙镇人。自幼能文,才思敏捷。曾任刑部侍郎、太子左庶子、少詹事等职。有作品《宿云门寺阁》《赠尚书右仆射》《晦日湖塘》等传世。

  • 武林隐

    [元](约公元一三二〇年前后在世)字、里、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元仁宗延祐末前后在世。

  • 洪升

    洪升(1645~1704),清代戏曲作家、诗人。字昉思,号稗畦,又号稗村、南屏樵者。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生于世宦之家,康熙七年(1668)北京国子监肄业,二十年均科举不第,白衣终身。代表作《长生殿》历经十年,三易其稿,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问世后引起社会轰动。次年因在孝懿皇后忌日演出《长生殿》,而被劾下狱,革去太学生籍,后离开北京返乡。晚年归钱塘,生活穷困潦倒。康熙四十三年,曹寅在南京排演全本《长生殿》,洪升应邀前去观赏,事后在返回杭州途中,于乌镇酒醉后失足落水而死。洪升与孔尚任并称“南洪北孔”。

  • 陆仁

    元河南人,寓居昆山,字良贵,号樵雪生,又号乾乾居士。沈静简默,明经好古。工诗文,善书。馆阁诸公推重之,称为陆河南。有《乾乾居士集》。

  • 德隐

    德隐,苏州人,赵氏女,原名昭,字子惠。有《侣云居稿》。

  • 张英

    (1637—1708)安徽桐城人,字敦复,号乐圃。康熙六年进士,由编修累官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历任《国史》、《一统志》、《渊鉴类函》、《平定朔漠方略》总裁官,充会试正考官。为官敬慎,卒谥文端。有《恒产琐言》、《笃素堂诗文集》等。

  • 姚鼐

    姚鼐(nài)(1731~1815)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