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诗词古文>钱福生平

钱福生平介绍

钱福(1461—1504)明代状元,字与谦,因家住松江鹤滩附近,自号鹤滩。南直隶松江府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吴越国太祖武肃王钱镠(liú)之后。弘治三年进士第一,官翰林修撰,三年告归。诗文以敏捷见长,有名一时,根据文嘉诗文修改的《明日歌》流传甚广。著有《鹤滩集》。>>查看钱福的诗词古文

诗作轶事

  钱福少有文名。一次,他从私塾读完书回家,路见一客人正在赏菊。二人见过礼后,客人出对曰:“赏菊客归,众手折残彭泽景。”钱福应声答道:“卖花人过,一肩挑尽洛阳春。”后来钱福被置官家居,当地县官雅好笔墨,一日邀请钱状元游君山。预先选出齐韵中的“堤、脐、低、梯”等生僻用字命下人收好,待酒席之上再请出,欲难为钱福。待酒过三巡之后,县官请钱福以大观亭为题做诗,钱福遂挥笔依韵写出:“水势兼天山作堤,诸云烟树望中齐。直从巴峡才归壑,许大乾坤此结脐。胸次决开三极郎,目光摇荡四垂低,欲骑日月穷天外,谁借先生万丈梯。”一时举座皆赞赏不已。

  一次,钱福在徐家任私塾,徐家设宴于园亭之中,边赏牡丹边喝酒。钱福开怀痛饮至微醉,门客之中有持玳瑁扇者,钱福取过题书“玳瑁筵前玳瑁扇,牡丹花下牡丹诗。老梅已在丈人行,曾占春风第一枝。”钱福还有一首咏杨梅诗:“怪底吴人不出乡,杨梅五月荐新尝。西州一斗葡萄酒,南越千头荔子浆。略著些酸醒酒困,了无点滓涴诗肠。渠家妃子如相见,添得红尘一倍忙。”有文献称钱福,集“太白(李白)之仙才,长吉(李贺)之鬼才”于一身。

  传说,钱福归乡后,有人对他说,扬州有一位姓张的妓女美丽动人。钱福忙整理行装前去扬州。到了扬州,才知道这位美丽佳人已从良嫁给了一个盐商。钱福又去拜访盐商,盐商十分看重钱福的才名,立刻设宴款待。钱福在酒席之上,借着酒意提出要见一见新夫人,盐商便令张妓出来一见。钱福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她穿着白衣白裙,就像皎洁的秋月。盐商又让她拿出绫帕,请钱状元题诗。于是钱福即题道:“淡罗衫子淡罗裙,淡扫娥眉淡点唇。可惜一身都是淡,如何嫁了卖盐人?”

生平

  钱福,生于明英宗天顺五年,卒于明孝宗弘治十七年,终年四十四岁。自幼天资聪敏,才思过人,七岁即能作文。少年时即为名秀才,与同县顾清、沈悦齐名,人称“三杰”。曾游小赤壁,对客放歌:“六丁拔出天地骨,一柱镇压东江东。”那时的人都认为这是奇句。

  成化二十二年(1486)举人。弘治三年(1490)进士第一名及第(状元),廷对策三千余言,词理精当,不用草稿。任职翰林院修撰,更致力于诗文,雄视当世;才高气奇,数千言立就,词锋所向,无人可与抗衡。又工八股文,王夫之称与王鏊齐名,曰“钱王两大家”。性坦率,喜饮酒,每饮至醉,往往言语伤人,因而不为同列所喜,致招谤议。弘治六年(1493)任会试同考。后即托病告归,不再出仕。

  诗文有名一时,四方求者极众,常于宴席上一面应酬宾客,谈笑风生;一面对客挥毫,众得所请而去。对松江知府刘琬落落不加礼,刘琬怀恨于心。后刘琬被人诬告,钱福闻讯后,急至吴门(今苏州),为刘琬辩白,因得缓解。刘琬深为感激,欲求亲近,而钱福一如既往,并不加以理会。钱福去世,刘琬哭祭,出资造墓,请沈悦写行状,顾清写传记。

  著有《鹤滩集》(6卷附《鹤滩遗文》1卷)、《尚书丛说》等。辑有《唐宋名贤历代确论》(10卷)传世。

猜你喜欢

  • 栖一

    栖一(832一?),晚唐诗僧。卒年与姓氏字号均不详,武昌(今湖北省武汉市)人。与贯休同时,诗名亦略同。长于七律,诗风遒拔雄劲,悲壮沉郁。作品多已散亡,《全唐诗》存其诗二首,皆怀古之作。除《垓下怀古》外,另一首为《武昌怀古》。

  •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昙域

    (五代·前蜀)僧。前蜀人。贯休弟子,申天师门人。工小篆,学李阳冰。又善草书,得张旭笔意,与僧晓高并称。《十国春秋、书史会要》

  • 羽素兰

    (?—1627)明末人。籍贯不详,或云吴人,名孺,字静和。解音律,自以为得羽声,遂以羽为氏。能书,善画兰,故又以素兰自号。嫁后不得意,著《沤子》十六篇以明志。春秋佳日,或跨骑行游,或扁舟自放,游迹遍吴越。天启七年九月为人杀害。

  • 崔日用

    崔日用(673年-722年),唐朝人,滑州灵昌(今河南滑县)人,唐朝宰相。睿宗李旦禅让之后,即位的玄宗李隆基欲除掉势大的太平公主一党,遂召崔日用商议。崔日用便为玄宗制定了完整的政变计划,太平公主一党倒台后因功入朝任吏部尚书,之后又因事被外放为常州刺史。开元十年卒于并州大都督府长史任上,时年五十岁。

  • 孔尚任

    孔尚任(1648~1718年),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随园诗话》所载为东堂),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三代孙,清初诗人、戏曲作家,继承了儒家的思想传统与学术,自幼即留意礼、乐、兵、农等学问,还考证过乐律,为以后的戏曲创作打下了音乐知识基础。世人将他与《长生殿》作者洪升并论,称“南洪北孔”。

  • 杨方

    东晋会稽人,字公回。初为小吏。为诸葛恢所识,荐郡功曹主簿。王导辟为掾,迁司徒参军事。求补远郡,欲闲居著述,补高梁太守。以年老,弃郡归。卒于家。有《五经钩沈》、《吴越春秋》等。

  • 宗端修

    (1150—1208)汝州人,字平叔。以避睿宗(宗辅)讳,改姓姬。好学,喜名节。世宗大定二十二年进士。补尚书省令史,迁监察御史,以干能称。官至全州节度副使。曾论为政之术,谓当治气养心,心正则不私,气平则不暴。

  • 王继鹏

    王继鹏(?―939年8月29日),后改名王昶,闽太宗王延钧长子,母南汉清远公主刘德秀,五代十国时期闽国君主。原封福王。宠妾李春燕本为王延钧的宫女,王继鹏与之私通,因此向继母陈金凤求助,说服王延钧将其赐给王继鹏。闽永和元年(935年),与李仿政变,杀王延钧,继位称帝,封李春燕为贤妃。次年(936年),改元通文,再封李春燕为皇后。王继鹏亦如其父,十分宠信道士陈守元,连政事亦与之商量,兴建紫微宫,工程浩大更胜宝皇宫,又因工程繁多而费用不足,因此卖官鬻爵,横征暴敛。后被拱宸、朱文进等禁军将领发动兵变所杀。

  • 董以宁

    董以宁(约公元一六六六年前后在世),字文友,武进(今江苏省武进市)人,清代初期诗人。性豪迈慷慨,喜交游,重然诺。明末为诸生。少明敏,为古文诗歌数十万言,尤工填词,声誉蔚然。与邹只谟齐名,时称“邹董”。又与陈维崧及只谟有才子之目。著有《正谊堂集》和《蓉度词》。其中《蓉度词》中大量的“艳体词”作品又尤为学界所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