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诗词古文>卫立中生平

卫立中生平介绍

卫立中,名德辰,字立中。元朝人,生卒年不详。约一二九零~一三五零年前后在世。孙楷弟《元曲家考略》认为卫立中就是卫德辰。先世渤海(郡名,治所今河北沧州市)人,七世祖始居钱塘(今浙江杭州市),四世祖又徙至华亭(旧县名,治所今上海松江县),是为华亭人。素以才干称,善书。隐居未仕,曾与阿里西瑛、贯云石交游,年辈亦相若。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列其于“词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查看卫立中的诗词古文

猜你喜欢

  • 姚燧

    姚燧(1238年~1313年),字端甫,号牧庵,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元朝文学家。官翰林学士承旨、集贤大学士。能文,与虞集并称。所作碑志甚多,大都为歌颂应酬之作。原有集,已散失,清人辑有《牧庵集》。

  • 吴炳

    字彦辉,祥符人。官翰林待制兼国史编修官。

  • 徐弘祖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汉族,明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探险家。崇祯十年(1637)正月十九日,由赣入湘,从攸县进入今衡东县境,历时55天,先后游历了今衡阳市所辖的衡东、衡山、南岳、衡阳、衡南、常宁、祁东、耒阳各县(市)区,三进衡州府,饱览了衡州境内的秀美山水和人文大观,留下了描述衡州山川形胜、风土人情的15000余字的衡游日记。他对石鼓山和石鼓书院的详尽记述,为后人修复石鼓书院提供了一笔珍贵的史料。

  • 赵执端

     山东益都人,字好问,号缓庵。赵执信从弟,王士禛甥。诗得士祯指授。有《宝菌堂遗诗》。

  • 曹元用

    曹元用(1268年—1330年),字子贞。祖籍阳谷阿城(今嘉祥县纸坊镇李村),后迁居汶上。元代大臣,与清河元明善、济南张养浩并称为“三俊”。元文宗天历二年(1330年)去世,赠正奉大夫、江浙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护军、东平郡公。谥"文献"。有诗文集40卷,名《超然集》。

  • 释宝志

    释宝志(418~514),俗姓朱,南朝梁代江苏句容县东阳镇(今属南京市栖霞区)人。7岁随法俭和尚出家,到南京道林寺虔诚禅业,苦守古佛青灯50多年,为释门名僧。时值齐武帝施行暴政,众生苦痛,宝志为匡正时弊,巧施智谋,运用世间因果哲理,使齐武帝尤敬典礼,“永废锥刀”酷刑。据《释教会考》载:宝志心志通达,以佛教宗旨,诱导梁武帝净心修习,皈依佛门,向善归仁,普渡众生,百姓平安。被尊为“帝师”。大诗人李白尊宝志为“独行绝侣”。梁天监元年(502年)宝志年近花甲,到宝华山结庵,集僧讲经传教。

  • 刘轲

    刘轲(772~?),字希仁,广东韶州曲江(今韶关)人,原籍徐州沛县(今江苏沛县)。约在唐大历七年(771)或八年间生于曲江,刘自幼好学,精于儒学而擅长文章。元和十二年(817)春末夏初,回韶州谋举选。上京师时,白居易以书荐之。翌年,以韶州籍登进士第。文宗初年任弘文馆学士、史馆修撰,累迁侍御史。开成中,出任洺州剌史。在任职地病逝,卒年不详。

  • 韦安石

    韦安石(651年-714年),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北周大司空韦孝宽曾孙。韦安石出身于京兆韦氏郧公房,早年以明经入仕,历任乾封县尉、膳部员外郎、并州司马、郑州刺史、文昌右丞、扬州长史、刑部尚书等职。他在武后、中宗、睿宗年间,四次被拜为宰相,官至尚书左仆射,阶至特进,爵至郇国公。后因罪贬为蒲州刺史,玄宗时再贬沔州别驾。开元二年(714年)病死于贬所。

  • 张翼

    (?—264)三国蜀犍为武阳人,字伯恭。刘备定益州,为书佐,迁蜀郡太守。刘禅时,历官尚书,左车骑将军,领冀州刺史。景耀末,魏军数道并攻,与姜维拒守剑阁。刘禅降,乃与维降魏。明年,至成都,为钟会乱兵所杀。

  • 杨巨源

    唐代诗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杨巨源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