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陳
读音:dòuchén
【源】 南北朝时敕勒一部落,以部为姓(425)。
【源】 南北朝时敕勒一部落,以部为姓(425)。
读音:Fǔ/Fuu【综】 源出不详。台湾台中(68,261)及大陆均有此姓。
读音:Mǐdōng景颇族姓氏。属景颇支系,未得其详。见《中国人的姓名·景颇族》。(按: 疑此乃“米董”氏之别译,姑兼收。)
读音:Pìn【综】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73,91)。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Ālàlà元代蒙古族姓氏,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氏族》收载。《续通志·氏族略》 译作“阿尔拉”。
读音:píng líng【源】 平陵老之后,见《史记》(6,12,62)。平陵为春秋时晋邑,故城在今山西文水东25里,故以地为氏(62)。亦见《姓苑》(7,9,17)。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读音:Bǎijiā【综】 清正黄旗蒙古前锋同玉之妻为柏佳氏(260)。
读音:/Eh,O【综】 源出不详,见《中日姓氏汇编》(401)。
读音:ruò ào【源】 系自芈姓。春秋时楚君熊鄂之子熊仪,谓之若敖,后以为氏(7,12,17,21,60)。【它】 春秋时楚君不以寿终者,葬时不按成君之礼,皆谓之敖。若敖、霄敖、堵敖、杜敖、訾敖、陕
读音:Hūlún《中国姓氏大全》 有载。其注 “扈伦”云: “亦作 ‘呼伦’,或 ‘忽刺温’。明代黑龙江女真族姓氏。原有乌拉和哈达两部,后迁居松花江中游,续有辉发、叶赫两部加入,乃称扈伦。
读音:Zūnlú【源】 古帝太昊时诸侯,见《三皇纪》。后有尊卢氏(6,12,15,17,60)。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古太昊时诸侯。”以名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