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yuàn

【音】 亦音远(Yuǎn)(17)。而《辞海》(84)与《中国姓氏大全》(91)均音Yuàn。【源】①殷武丁之子文(一作支)封苑侯,其后以爵为氏(7,12,17,60)。②春秋时齐大夫苑何忌之后(17,60)。【望】范阳、永宁、马邑(17,60,418)。【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3%。尤以安徽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苑姓人口58%。【人】苑文,东汉时中牟令(15,21)。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鸡泽,山东之平度、昌乐、平邑,山西之太原,内蒙古之乌海,广东之高要等地均有分布。汉、回、满、傣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亦作 “”。《状》云: “商武丁子先受封於苑,因以为氏。” 武丁子“”,或作“”。此以国为氏,系出子姓。② 《姓氏考略》 注云: “ (春秋)齐大夫苑何忌之后。”望出范阳、永宁、马邑。

后汉有苑康,太山太守; 唐代有苑咸,成都人,司经校书中书舍人; 五代有苑玫,淮南节度副使。

猜你喜欢

  • 爾恩

    读音:Ěr’ēn【综】 彝族姓。属巴哈喝指家支,四川布拖、昭觉、普格等地均有此姓(375)。

  • 阿耶

    读音:A-yē【源】 彝族姓。属雕乌家支(375)。

  • 阿顏塔塔爾

    读音:E-yántǎtǎ'ěr【源】 清满洲八旗姓(23,63,180)。【人】 阿颜塔塔尔喜佛,清满洲镶白旗人,授一等轻车都尉(23)。

  • 读音:Zhāng【源】 台湾土著姓。清道光六年,淡水厅下南庄(今苗栗南庄乡),开疆设隘,该地赛夏族棉拉圭丝氏,原意为樟树,后改汉姓为樟氏(65,174,385)。一说,樟姓为台胞姓,为日本人笔误(83

  • 忽神

    读音:Hūshén【源】 元时蒙古七十二氏中有忽神氏(13)。一说,系许兀慎氏之异译(397)。【变】 《续通志·氏族略》作〔库克新〕(24)。元代蒙古族姓氏。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陶宗仪《南村辍

  • 读音:Yī伊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伊尹之后。二是为少数民族改姓而来。伊姓今尤以河北为多。伊姓历史人物有伊尹,商朝大臣,伊姓始祖。曾辅佐商汤灭夏,综理国事,是上古时期有名的贤相。伊姓在《百家姓》中

  • 必喇

    读音:Bìlǎ【源】 清满洲八旗姓。源出金时女真人姓必兰氏。凡二派,出和攸、长白山等地(23,63,180,260)。【变】 ①后改为何氏(180)。②亦作毕拉(181),〔碧喇〕(260)。③清镶黄

  • 傅察拉

    读音:Fùchálā【综】 清驻防杭州满洲八旗中有傅察拉氏(256)。又,锡伯族有富察拉氏,后改为富、福二氏(201,433)。〔富察拉〕似即傅察拉之异译。疑即富察氏。

  • 读音:zhēn【源】①系自曹姓,见《国语·贾达注》。②斟氏亦作斟寻氏、斟灌氏、斟弋氏、介斟氏,并夏时诸侯,以国为氏。系自姒姓,禹后有斟氏(6,7,12,15,17)。 【变】亦作〔圤〕、〔ͣ

  • 和恰奇爾岱

    读音:Héqiàqí'ěrdài元代蒙古族姓氏。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作“合忒乞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