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陵
【源】 ①安陵,周时小国(故城在今陕西咸阳东),其后以国为氏,见《国名纪》(17)。②战国时楚王嬖臣封于安陵(故城在今河南郾城),是为安陵君缠(缠一作繵),子孙氏焉(60,62)。安陵缠之女为楚王妃(7,12)。
历史上罕见之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姓氏考略》据《战国策》注云: “战国时楚王嬖臣封於安陵,是为安陵君缠。子孙氏焉。”此当以国为氏。
楚王妃安陵氏。又,战国时有安陵·丑。
【源】 ①安陵,周时小国(故城在今陕西咸阳东),其后以国为氏,见《国名纪》(17)。②战国时楚王嬖臣封于安陵(故城在今河南郾城),是为安陵君缠(缠一作繵),子孙氏焉(60,62)。安陵缠之女为楚王妃(7,12)。
历史上罕见之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姓氏考略》据《战国策》注云: “战国时楚王嬖臣封於安陵,是为安陵君缠。子孙氏焉。”此当以国为氏。
楚王妃安陵氏。又,战国时有安陵·丑。
读音:Mù’ěr【综】 穆尔古苏,元至正十四年进士(15,63)。
读音:Niǔhùlù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续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俱予收载。金代,为女真族姓氏,乃女真之白姓。其源有二: ①本为部落名,或以部为氏。②为张姓所改。金有 “钮祜禄
读音:Qīngjiǎn【综】 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
读音:Xìnyóu【综】 源出不详。见《中国姓氏汇编》(75)。《姓氏词典》 引 《中国姓氏汇编》 收载,未详其源。(按: 疑此为“信都”之讹。) 姑收录以备考。
读音:Pái【综】 源出不详。见《中国姓氏汇编》(75)。河南洛宁有此姓(294)。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运城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 《姓氏词典》亦收,其注称: “今河南有此姓。”
读音:Dū都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春秋初年,郑国有一个公族大夫公子阏,字子都。性格勇猛,力量很大,所以很得郑庄公的欣赏。他死以后,他的子孙就以他的字为姓,称为都姓。二是出自公都姓,以封邑
读音:zī【源】 淄州,隋、唐时置,故治在今山东淄川。当以地为氏,见《姓苑》(15,21,60)。罕见姓氏。《姓氏考略》收载,其据《姓苑》注云: “州名,以地为氏。”淄州,唐置,即今山东淄博。
读音:Jiǎo【综】源出不详。江苏武进(314)、上海嘉定(351)等地均有此姓。现行罕见姓氏。今湖南之益阳有分布。汉族姓氏。此姓系益阳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亦未见载於古籍。
读音:Jù【综】 源出不详。安徽淮南有此姓(362)。现行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江西之新余等地有分布。武清等地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
读音:dǐng【源】 见《姓苑》(15,21)。【变】 讹写为顶(91)。【布】 台湾台北(68,261)、大陆(91)等地均有此姓。【人】 鼎革,春秋时楚人(15,21)。鼎澧,宋时兵马知监,死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