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呼延

呼延


读音:Hūyán

呼延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源自匈奴部落。古代匈奴族呼衍部落以部落名为姓,是古匈奴四大姓之一,东晋进入中原后改为呼延。二是为鲜卑族姓氏之一。

呼延姓如今在陕西西安、榆林等地有少量分布。

呼延姓历史人物有呼延赞,北宋将领,生于将门之家。初为骁骑卒,因作战勇敢提拔为骁雄军使。

呼延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七十位。


【源】 ①匈奴呼衍氏,入中国后改为呼延氏(6,9,11,12,27)。②鲜卑姓。晋时穆胡楚赐姓呼延氏(60)。【望】 盐官(17,418)。【布】 陕西西安有此姓。【人】 呼延翼,晋时大司空,封雁门郡公(21)。


现行较罕见之复姓。今山西之太原、临汾、阳泉,甘肃之徽县,河南之卢氏、温县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匈奴四族有呼衍氏。入中国,改为呼延氏; 又有呼衍氏。见 《匈奴传》。”此出自匈奴,为呼衍氏所改。② 《姓氏考略》 注云: “鲜卑姓。晋稽胡楚赐姓呼延氏。”

晋代有呼延·报; 十六国时前赵有呼延·谟; 宋代有呼延·赞、呼延·遇、呼延·次升、呼延·范。

猜你喜欢

  • 奧卜特克基日

    读音:opǔtèkèjīrì【综】 鄂温克族姓。世居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西陈巴尔虎旗的莫尔格河流域(192)。

  • 读音:Hòu【源】 ①相传为太皞之孙後照之后(60,62)。 ②本姓侯,后改姓後,见《元和姓纂》(17)。【望】 瑕邱(17,418),东海(12,21,60)。【布】 四川仪陇、宁夏固原、湖南宁乡、

  • 读音:Qiān【源】 见《姓苑》(15,21,24)。【人】 佥阳,明时河南汝阳人,成化间邢台县教谕(15,21,24)。罕见姓氏。《中国姓氏大全》 引 《中国姓氏集》收载; 《姓氏词典》引 《太

  • 彤城

    读音:tóng chéng【源】 系自姒姓。夏禹之后分封,以国为姓有彤城氏(11,17,21,60)。【变】 一作肜城(62),亦作〔彤成〕(17)。历史上罕见复姓。《中文大字典》 收载。其源不一

  • 读音:wù【源】 ①北魏时改乐安王元鉴为兀氏(6,7,12,17)。②北周时环州(故治在今甘肃环县)羌族有如、兀二族,见《范文正集》(60)。以族为氏。【望】 乐安(17,418)。【布】 台湾台北(

  • 訾陬

    读音:zī zōu【源】 三皇(伏羲、神农、黄帝)时诸侯有訾陬,以国为氏。帝喾妃訾陬氏女是也(7,12,60)。【变】 《史记》作陬訾氏(12)。亦作〔訾娵〕(62)。历史上罕见复姓。《续通志·氏族略

  • 读音:làng【源】 ①以水名为氏(60,62)。当指出湖北荆山东、而后西流之沦浪之水,见《水经注》(80)。②或系浪我氏、庄浪氏所改(60,62)。亦见《姓苑》(21)。③女真人姓(213)。【望】

  • 格爾根

    读音:Gé’ěrgēn【综】清驻防杭州蒙古八旗中有格尔根氏(256)。

  • 铁力

    读音:tiě lì明有铁力必失,为鸿胪寺序班。(见《续通志·氏族略》)铁力必失,句容人,永乐中任鸿胪寺序斑。(见《万姓统谱》)

  • 读音:nǎi【源】 源出不详。见《万姓统谱》(15)。【布】 上海、北京等地均有此姓(91)。【人】 迺穆泰,元时三山人,至正末任延平路总管(15,21,24)。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上海等地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