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Qiáo

乔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为桥氏所改,出自姬姓。相传黄帝死后葬于桥山,子孙中有留桥山守陵的,于是这些人就以山为姓,称为桥氏。南北朝时,宇文泰名桥勤,去掉桥的木字旁,为乔,取乔字高远之意。是为乔氏。二是出自匈奴贵姓。汉代匈奴贵姓有四姓,内有乔氏,后与汉族的乔姓融为一体。

乔姓发源于陕西。东汉时,部分匈奴人南下归附汉朝,遂与汉人相融。晋朝时有乔智明,系出鲜卑族。南北朝时桥勤改姓乔,视为汉族乔氏始祖,陕西西安为其族人发源地,之后河南商丘一带乔姓发展颇为兴盛。隋唐时期,乔氏主要在今陕西、山西、河南、安徽等省境内发展,河南商丘乔氏发展成为望族。宋元时,北方乔氏有避祸南下者。这一时期,浙江、江苏等南方地区有乔氏名人载入史册。明初,乔姓作为山西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东迁至山东、河北,后西迁至陕西,南迁至河南、江苏等地。清朝有沿海乔氏族人入台湾,进而迁徙海外者。如今乔姓以河南、山东、江苏、河北等省为多。

乔姓历史人物有乔吉,元代散曲家、戏曲作家。其散曲风格清丽,内容则多消极颓废,明清人多将他同张可久并称。乔用迁,清朝大臣,嘉庆年间进士,1840年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时,他曾率军在穿鼻洋、尖沙角阻击入侵的英国军舰和走私船。乔冠华,中国现代著名外交家。曾留学日本、德国。归国后担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新闻出版总署国际新闻局局长,外交部副部长、部长。

乔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二百八十二位。


系出姬姓,本桥氏,其后去木为乔氏。(见《唐书·宰相世系表》)

匈奴贵姓有乔氏,代为辅相。(见《前代录》)

乔氏,即桥氏也,后周文帝作相,命桥氏去木,义取高远。一元匈奴贵姓,世为辅相。(见《通志·氏族略·以地为氏》)

▲<前赵>乔智明,鲜卑前部人,折冲将军。<唐>乔知之,冯人,左司郎中。<元>乔吉,太原人,戏剧家。

猜你喜欢

  • 读音:tíng【源】 ①大庭氏之后,见《奇姓通》(20,63)。 ②庭州,故治在今新疆乌鲁木齐,或以州名为氏,见《姓苑》(15,21)。 ③贵州龙里苗族姓。【布】 辽宁辽中(62)、台湾台北、高雄(6

  • 读音:dí【源】 源出不详,或系籴之俗写。台湾彰化、台北等地均有此姓(68,261)。虞封黄帝后有籴氏。(见《路史》)籴氏,晋大夫籴茷。(见《通志·氏族略》)

  • 读音:Jì【综】 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73,75,91)。现行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未详其源。(按: 荠,荠菜,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嫩时可吃,全草可入药。或当以此为姓。)

  • 雷佳

    读音:Léijiā【综】 清镶黄旗满洲善射泰山保之妻为雷佳氏(260)。

  • 读音:Dǒng/Doong,Dung【源】 见《六书正讹》(63)。今朝鲜族亦有此姓。【布】 台湾台中(68,261)、基隆(64)、山东临沭等地均有此姓,

  • 右南

    读音:Yòunán【源】 见《姓苑》(9,11,15)。《姓氏词典》 引 《姓苑》 收载,未详其源。(按: 疑此即 “有南”;有,古亦音yòu。)

  • 读音:Wéi【综】 音背,见《姓苑》(9,15,63)。今音辉(Huī)(62,73,91)。《姓氏词典》引《五方元音》收载,其注云:“以服饰品为姓氏。袆,‘妇人之袆,即香囊’。”一音huī,亦姓

  • 子革

    读音:zǐ gé【源】 ①系自姬姓,春秋时郑穆公之子然,然生丹,丹字子革,奔楚为右尹,后为子革氏(4,7)。②鲁公族之后,见《路史》(17)。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不一:①

  • 鄂濟哩

    读音:Èjìlī【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卦勒察(一作瓜尔察)(23,63,180,260)。【变】 ①一作〔鄂济理〕(260)。②清镶黄旗仓衣闲散布三之妻为鄂齐里氏,镶红旗满洲马甲和尔岱之

  • 读音:Chóng【音】 又音仲(Zhòng)(17)。【源】 ①战国时齐威王臣田种首之后(11,17,60)。②汉有种羌,其后以族名为氏(17,60,62)。亦见《姓苑》(15,21)。【布】 台湾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