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龙舟会

龙舟会

一卷。明王夫之(1619-1692)撰。夫之字而农,号姜斋,衡阳(今湖南衡阳)人。明末清初思想家。与兄介之同举于崇祯十五年(1642)乡试,晚年筑土室于石船山,学者称为船山先生。明亡,在衡山举兵起义,阻击清兵南下,战败后退肇庆,任职明桂王府,以反对王化澄,几陷大狱,至桂林依大学士瞿式耜,不久桂林陷落,式耜殉难,夫之隐遁于湘西,伏处深山,刻苦著述凡四十年,对天文、历法、数学、地理都有所研究,尤精经学、史学、文学,康熙三十年(1692)卒,享年七十四岁。《龙舟会》是王夫之所撰什剧,共四折,剧演谢小娥报仇事,大致本李公佐撰《谢小娥传》,兼收李复言之《续幽怪录》所载《尼妙寂传》,事关贞烈,词亦慷慨激昂。其第三折内有寄生草小令九首,点缀生情,以徐渭《渔阳三弄》之格,而笔酣意足似尤过之。夫之学问气节照耀当时,世人皆知,至于硕儒工曲,则在有明以来实为仅见,虽生平仅此一剧,则足光艺林。惟夫之之意不惟咏事,实以寄托感慨,其哀故国,恶佥王,感慨激楚,与屈子《离骚》同一用意,岂如骚人墨客,耽玩声律,以词曲为娱者可同日而语。今有同治刊、民国刊《船山遗书》本、丛书《清人杂剧集》本行世。

猜你喜欢

  • 称阳杂录

    一卷。清代章大来(生卒年不详)撰。章大来字泰占,号对山,官至训导,著有《玉屏山房集》等书。此书原版本叫《后甲集》,又叫《睢雷馆日记》。此本为清代学者赵之谦得原本残本后,整理刊行,并为此本题名为《称阳杂

  • 玉烛宝典

    十二卷。杜台卿撰。杜台卿,字少山,博陵曲阳(今属河北省)人。少好学,北齐时官至中书黄门侍郎。北周代齐后,归于乡里。隋初被征入朝,官著作郎。开皇十四年(594年)致仕。该书约在北周代齐之后所撰,史称“尝

  • 周官精义

    十二卷。清连斗山撰。斗山字叔度,河南许州(今河南许昌)人。是书第一卷为总目凡例,其中录圣制日知荟说十则,钦定周官总辨八条;第二、三卷为《天官冢宰》上、下;第四、五卷为《地官司徒》上、下;第六、七卷为《

  • 铁华馆丛书

    六种,四十五卷。清蒋凤藻编。蒋凤藻字番生,江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不详。官至福建知府,家富藏书。此丛书所收著作,虽不十分广博,但均据宋刊本之影印本,共六种:周辛鈃《通玄真经》十二卷,周列御寇《

  • 读书止观录

    五卷。明吴应箕(1594-1645)撰。吴应箕,字次尾,号楼山,南直隶贵池(今属安徽)人。崇祯元年(1628)与张溥等结成“复社”,一时有“小东林”之名。崇祯十五年(1642)应南都乡试,列入副榜。弘

  • 青萝文集

    二十卷。明王渐逵撰。王渐逵,字用仪,号青萝子,广东番禺人。生卒年不详。约嘉靖十年(1531)前后在世。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官刑部主事。本集文8卷,首载陈愚见以裨圣化、乞创立以存根本两疏;诗分《

  • 校元刊本韩诗外传

    十卷。汉韩婴撰。黄丕烈根据元代刊本和毛氏《汲古阁钞本》对袁廷梼王砚斋旧藏本进行了校补,江都人秦更年予以刊印。本书有秦更年作的序言和瞿中溶和顾广圻所作书跋。与其他版本相比,此本补正了不少遗误,较为准确。

  • 周易学统

    九卷,清汪宗沂撰。汪宗沂字仲伊,号溲庐处士,光绪进士,曾官山西知县。研精礼经,洞悉乐吕,著述颇丰。作者认为至东汉时《易》经已成残书,后世如程朱所述之易皆残缺不全,有失易旨。故汪氏广辑汉人论易引易之文于

  • 乌台诗案

    一卷。旧题宋朋九万编。是书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作十三卷,胡仔《渔隐丛话》所录亦三卷有奇。《四库提要》考此一卷本当为后人“摭拾仔之所录,稍传益之,追题朋九万名”,而非陈振孙所云朋九万本书。元丰二年

  • 尚书解四书

    一卷。清范士增(详见《周易解四书》)撰。是书以《尚书》解四书,其合者,如“及其使人也器之”,解为“无求备于一夫”;“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解为“检身如不及”;“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解为“惟刑之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