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鹤峰州志

鹤峰州志

①二卷,清毛峻德纂修。毛峻德,字觐文,直隶良乡(今北京市良乡)人,监生,官鹤峰州知州。州志前无可考。毛峻德任知州,思鹤峰为新建之区,案牍易至失散,不可无所募集,因辑州志,于乾隆六年(1741)成书。《鹤峰州志》乾隆六年刻本。鹤峰山脉发源西蜀,入州境,东西北三面于百里之外,忽起忽伏,转折而当州治之南。八峰山面河壁立,为州门屏。水源也东西北三面循山达州治。山水之势,天然成此形胜。容美土司用以建中府,设县时复仍其地为州治。此志山川类记述特详,城垣基址,即土司旧志中府。州署在东门内,原为土司署,学宫在州治左,皆于乾隆间创建,州志分类详载。户口、田赋、物产、军政等类,参互考证采录无遗。名宦、乡贤、人物、选举,初入版图无可记载。忠孝、节义难得确据,仙释、古迹易涉诞妄,皆略而不录。此志慎而无滥,简而不繁,凡事因时措置,难垂久远者概不敢登,足见修志者学识不凡。② 十四卷,首一卷,清吉钟颖修,洪先焘、部生榕等纂。吉钟颖,江苏丹阳人,进士,官鹤峰知州。洪先焘,本州人,举人,官广东三水知县。部生榕,本州人,官公安县教谕。州志修于乾隆六年(1741)知州毛峻德。州志二册,公文居其半,当时州治初建无可记载,志仅略具规模。又历八十多年,事实较繁,知州吉钟颖延洪先焘等重为修辑,于道光二年(1822)志成。《鹤峰州志》道光二年刻本。共十四卷首一卷,分为:卷一沿革,卷二疆域,卷三山川,卷四营建,卷五赋役,卷六风俗,卷七物产,卷八祠宇,卷九学校,卷十兵防,卷十一秩官,卷十二人物,卷十三艺文,卷十四杂述。此志于沿革类,各州县志每列表以便稽核。相传田氏之先,有覃姓为长,荒远难稽。此志据前志,参以明史,自唐田行皋起,至明田明如止,考其世系详著,未曾列表。兵防为州治首要任务,前志列关隘一门。鹤峰雄关四塞,皆衢途扼要之处,此编以守御、关隘详列于山川志,而塘汛附入兵防。州治未久选举寥寥,文武仕宦为数不多,概附人物类。此志采录诗文,篇幅不多,无关典章概不入录。此志遵前志,所列门类及体例较为完备。③ 十四卷首一卷,清徐树楷修,雷春沼纂。徐树楷,字静溪,陕西蒲城人,禀贡,官鹤峰知州。州志自道光二年(1822)知州吉钟颖修后,四十余年,事以时易,人以势殊,若不急为修辑,久将湮没。徐树楷任知州,乃补修,书成于同治六年(1867)。《鹤峰州志》同治六年刻本。此志纲目沿袭前志。鹤峰形胜多山少水,田氏世据此地,改土归流,雄关要隘,画井分疆,厘定保甲,迁置塘汛防守,百余年来厘然不紊,锋燧无惊,其地利。前志营建志所载津梁,未列蕴溪桥、集福桥、金福桥,约当时未建,此编补入。旧置书院三所,道光二年以后,又置鹤鸣书院,规模宏大,文教有蒸蒸日上之势,从祀学宫者逐增,此志学校志重加编修,附宾兴,秩无变更。官有代卸,其年月序次皆详载。艺文志,州治地界荒僻,名作不易得,但宦游撰记,迁客吟咏,与事实有关者俱采录。此志依据前志,无所删削,但增入不少。此志有光绪十一年(1885)刻本。④ 十四卷,清刘域林、长庚修,陈鸿渐纂。刘域林,江苏武进人,官鹤峰知州。州志自同治六年(1867)知州徐树楷修后,仅十余年。刘域林奉檄重修,以徐志为底本,略加损益,于光绪十一年(1885)成书。《鹤峰州志》光绪十一年刻本。此志纲目仍遵前志。鹤峰地僻,山亘数里,平坦之地不可多见,水则溪流曲折,无大河,山多水少地瘠民贫,前志已详论鹤峰州沿革、疆域、山川,无庸增易。州城小而坚,官廨仅数处,十余年甚少修筑,故营建也无所增。州中物产无珍异瑰奇,桑麻丝棉乃属未兴,正税之外别无敛取,民间徭役简而不繁,故赋役、物产仍其旧。祀典相传,社稷山川外,有功德于民者祀之,州中诸祠经兵燹后,或废而不修,或属不经之祠,故祠宇多删而不载。兵防以卫民,州处四塞之交,山深地僻,在此州一带活动嘉庆初白莲教最甚,具载前志,同治以后,塘汛严密,匪徒敛迹,故兵防无所补。秩官、人物采访所及,依类补入。艺文、杂述搜集不多,择其关州事者登。此志依据旧志,以府志为考证,加以采访,其于旧志各类,或因或革,增益十分之一、二,仅略为删削。此志尚有光绪二十五年(1899)谢绍佐增刻本和民国二十三年(1934)鹤峰县铅印本。

猜你喜欢

  • 杨文懿集

    十二卷。明杨起元(约1592年前后在世)撰。生卒不详。杨起元,字贞复,广东归善人。万历五年(1677)进士,选庶吉士。累官吏部左侍郎。卒天启初年,追谥文懿。著有《识仁编》,已著录。此集为其孙廷春所刊。

  • 直语补证

    一卷。清梁同书撰。梁同书(1723-1815)字元颖,号山舟,晚年又号新吾长翁。浙江钱塘(今浙江余杭县)人。乾隆十七年(1752年)进士,累官至翰林院侍讲学士。善书法,能诗。所著多散佚,唯《直语补证》

  • 榴馆初函集选

    十二卷。明杨思本(约1644年前后在世)撰。杨思本(一作忍本),字因之,江西南城人。生卒年不详。其生平无考。著有《笔史》。是集凡十二卷。首为《释道十笺》一卷。中佚二篇,已非完本。其中如《形神篇》“君子

  • 檀弓辨诬

    三卷。清夏忻(1789-1871)撰。夏忻,字欣伯,其父銮,字德音,安徽当途(在马鞍山市南部)人,道光五年(1825)举人,为官婺源教谕。居京时,曾为师于白小山总宪家,恒孝廉,有耐心,曾授《诗经注疏》

  • 春秋公羊注疏质疑

    二卷。清何若瑶撰。若瑶字群玉,号石卿,广东番禺人。道光辛丑(1841)二甲一名进士,改庶吉士,授职编修,大考补授右春坊右赞善。勤学嗜古,好经史,与著名学者陈沣友善,著有《前汉书注考证》、《后汉书注考证

  • 性灵稿

    二卷。明朱师孔(约1596年前后在世)撰。朱师孔,字时行,安徽徽州(今歙县等地)人。生卒年不详。家于湖北武昌。万历中岁贡生。是集名以《性灵》,系欲抒写胸臆不落窠臼之意。然师孔为吴国伦弟子,终不能脱七子

  • 述古丛钞

    四集,三十种,一百四十九卷。清刘晚荣编。刘晚荣生平事迹不详。根据自序上记载,他少年时读书甚勤,中年后迫于生计,弃学经商,但仍不忘读书、藏书,后汇编所藏之书成四集,名曰《述古丛钞》,是取孔子“述而不作,

  • 孝经大学合读

    一卷。清胡清瑞撰。胡清瑞字辑五,襄城(今河南襄城)人,以进士官河间知府。胡清瑞早年学从陆王入门,晚年酷爱汉学家言而力排程朱之说。胡氏认为,四子书都受宋人所毁,而《大学》受毁尤为严重。斥责二程、朱熹名为

  • 许学四种

    五卷。金钺编著。金钺,生卒年与事迹均不详。天津人。研究许慎的《说文解字》,至清代已成为部分学者的专业。不过对《说文》部首的研究,则始于唐代李阳冰的侄子李腾的《字原》一卷。据《崇文总目》云:“《说文字原

  • 蔚庐文集

    四卷。刘人熙(约公元1887年前后在世)撰。刘人熙字艮生,号蔚庐,湖南浏阳人。光绪三年进士。清时官至广西侯补道,一九一五年投入反袁(世凯)运动。一九一六年七月任湖南省督军兼省长。刘人熙崇尚程朱理学,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