鶡冠子注
一卷。清王闿运(1832-1916)撰。闿运著有《周易说》,已著录。《鹖冠子》一书,本为伪书,而错乱特甚,几乎难以句读。注释此书,当先校勘。能解释则释之,其义不知,当存阙以待后人补之。闿运注释此书,抛弃了宋人陆佃的注解,而自己又不详加注解。且闿运所注,“多失原书之旨亦不高于陆也。”如《博选篇》“德晋者所谓声也,未闻音出而响过其声者也。”注云:“言以名声亦可取士”,此谓望文生义的作法。从全书总体来看,闿运《鶡冠子注》粗疏平淡,可取之处不多。现存的版本有《湘绮楼全书》本等。
一卷。清王闿运(1832-1916)撰。闿运著有《周易说》,已著录。《鹖冠子》一书,本为伪书,而错乱特甚,几乎难以句读。注释此书,当先校勘。能解释则释之,其义不知,当存阙以待后人补之。闿运注释此书,抛弃了宋人陆佃的注解,而自己又不详加注解。且闿运所注,“多失原书之旨亦不高于陆也。”如《博选篇》“德晋者所谓声也,未闻音出而响过其声者也。”注云:“言以名声亦可取士”,此谓望文生义的作法。从全书总体来看,闿运《鶡冠子注》粗疏平淡,可取之处不多。现存的版本有《湘绮楼全书》本等。
一卷。明孔承倜(生卒年不详)撰。孔承倜字永冠,曲阜(今属山东)人,孔子六十代孙。曾任保定知县,终于荆王府长史。此书为作者的札记。其学出于王守仁。故以钟柝喻性,明其本空。书中又言,朱熹中年学尚未悟,至晚
十卷。清汪越撰,徐克范校。汪越,字师退,又字季超。南陵(今安徽繁昌县)人。康熙举人,史学家,著《读史记十表》、《二楼小习》、《绿影草堂集》。徐克范,字尧民。南阳人。十表是同友人商榷完成的。《四库提要》
① 一卷(附《春秋统例》)。唐啖助(724-770)撰,清马国翰辑。啖助字叔佐,关中(今陕西)人,唐代中期经学家。唐玄宗天宝末避地江东,客居不返。曾任台州临海县尉、润州丹阳县尉。著有《春秋集传》、(又
二十卷。宋陆佃撰。陆佃(1042-1102)字农师,号陶山,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县)人。北宋训诂学家。受学于王安石。熙宁三年(1070年)进士,官至中书舍人给事中。曾与王子韶(圣美)校定《说文》。精礼
十卷。宋李正民(约1127年前后在世)撰。李政民,字方叔,扬州(今江苏江都县)人。生卒年不详。政和二年(1112)进士。高宗时,为中书舍人,曾奉使通问隆祐太后。后守陈州,金人掳之北行。绍兴十二年(11
二卷。明钱筠、钱同编。钱筠字飞卿,钱字章卿,绍兴(今属浙江)人。生卒年均不详。本书收录钱氏一家之诗,自吴越武肃王镠至明诸生淮。计六十二人,一百三十一首。本书成书前,吴越文穆王元瓘有《锦楼集》,忠懿王俶
二卷。明叶宪祖(1566-1641)撰。宪祖字美度,一字相攸,号桐柏,别号六桐,又号榭园居士、榭园外史、紫金道人,浙江余姚人。系黄宗羲外舅,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举人,四十七年(1619)进士。曾
一卷。清令狐亦岱(生卒年不详)撰。令狐亦岱字太峰,猗氏(今山西临猗县)人。初任左翼宗学教习,后升任缙云县知县。《诸儒检身录》是令狐亦岱任官缙云县知县时所作,是一部杂纂之作。此书杂采诸儒格言,分八门,一
① 十四卷。清张叙撰。张叙字凤冈,太仓人。雍正十年(1732)举人。此书经传次序将“小象”总列于六爻之后,而将“大象”置于《彖传》之前。“小象”置后创自宋吴仁杰,大象置于彖传之前创于周燔。而张叙乃以为
十卷。张浚(1097-1164)撰。张浚,字德远,自号紫岩,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人。曾为知枢密院事。为官志在恢复北宋旧地,力主抗金。有知人善任之美誉。一度受秦桧排挤,潜心《易》学。受业于程颐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