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韩内翰别集

韩内翰别集

一卷。唐韩偓(884-914?)撰。韩偓,字致光,一作字致尧;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十岁能诗。唐昭宗龙纪元年(889)擢进士第。天复中(901年)王溥荐为翰林学士,迁中书舍人。本年冬,扈从昭宗至凤翔,深得信任,迁兵部侍郎、翰林承旨。返京,屡欲擢为宰相,韩让不敢当。后因忤朱全忠,天复三年被贬为濮州司马,再贬荣懿尉,徙邓州司马。天佑三年(905),复召为学士,韩偓不敢不入朝,挈其族于右佑三年秋至福州,依闽王王审知而卒。著有诗集《玉山樵人集》一卷,《香奁集》一卷等。此书共一卷,前有韩偓传,后有毛晋跋,《四库全书总目》说:“今抄本即曰《别集》,又注曰《入内廷后诗》,而集中所载,又不尽在内廷所作,疑为后人裒集成书。按年编次,实非偓之全集也。”然韩偓之诗将伤乱忧国之思与身世之感结合起来,反映了一定的历史真实。如《冬至夜作》、《伤乱》等。其咏物写景之作,亦清新自然。还有一些诗写艳情,编为《香奁集》,人称“香奁体”。而词[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被沈际飞评为“慵红闷翠,易安之祖”(《草堂诗余别集》。此集版本有丁丙善本书室藏《韩翰林集》一卷,《香奁集》一卷,抄本;八千卷楼藏《韩内翰别集》一卷,抄本;闽王氏麟后山房本(《韩翰林集》四卷,《香奁集》三卷,附录二卷);毛晋汲古阁刻本;清人席启寓辑刻《唐诗百名家全集》本等。

猜你喜欢

  • 尚书说

    ① 二卷。清庄存与撰。此书所标出的《尚书》篇目,与其所著《尚书既见》不同,但二书体例相同,都是纯以议论的形式来谈义理。如庄氏于《泰誓》谓夏桀之残暴比不上商纣,伊尹七就之而后方去桀而归汤,伯夷、太公辟纣

  • 汉唐宋名臣录

    五卷。明李廷机(?-1616)撰。廷机字尔张,晋江(今属福建)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谥文清。该书是一部记自汉至宋有名大臣事迹的著作。录自汉文翁至宋杜衍,共

  • 武王伐纣平话

    上中下三卷。全称为《全相平话武王伐纣书》,别题《吕望兴周》。不知作者姓名,元人编刊。讲史话本小说,叙商周朝代更替故事。卷上起自妲己入宫受宠,文王姬昌谏而纣王不听。卷中记纣王无道,与妲己恣意淫乐,并残害

  • 安龙纪事

    一卷。明江之春撰。江之春,贵州安龙(今贵州安龙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人,生卒年月及生平事迹不详。《安龙纪事》记永历帝自广西南宁移跸贵州安龙府,有马吉翔者,原为北京内监长班,复为书办,冒功受宠,逢迎内监,官

  • 五经备解

    不分卷。清周封鲁辑。封鲁字东山,湖北天门县人。此书无序例,凡《易经》三百五十条,《书经》四百九十二条,《诗经》四百五十六条,《礼记》三百五十五条。凡涉及典故及义理的,择采一家之说,或兼采数家之说,只是

  • 国宪家猷

    五十六卷。明王可大(生卒年不详)撰。王可大字元简,南京锦衣卫人。嘉靖三十二年进士。官至台州府知府。本书分十四部,即宪典、象纬、机祥、舆图、事理、文史、医药、滑稽、方技、诡异、权术、雅适、遗事、大统。杂

  • 仕学规范

    四十卷。南宋张镃(1153——?)撰。张镃字功父,又作功甫,又字时可,号约斋,临安(今浙江杭州)人。累官承事郎、直秘阁、权通判临安府事。开禧三年(1207)为左司郎官,参与谋诛韩侂胄。后忤宰相史弥远,

  • 古括遗芳

    四卷。旧本题南山郑宣辑,未著其时代,亦无序跋。据书中所录,止于明天顺间,则为明人。本书裒辑处州之文共三十三家,分序文、奏疏、策论、辨说四门。采摭甚略,似仅抄撮志乘而成,未博考诸集。其考证亦多讹陋,如:

  • 黄氏日抄

    九十五卷。南宋黄震(1213-1280)撰。黄震字东发,慈溪(今浙江宁波西北)人。宝祐四年(1256)中进士。历任吴县尉、抚州知州、江西提点刑狱、浙东提举常平等职。宋亡后,隐居宝幢山,饿死师事五文贯,

  • 扬州芍药谱

    一卷。宋王观撰。王观,字达叟,自号逐客,如皋(今江苏如皋县)人,一作高邮(今江苏高邮县)人,生卒年不详。曾任翰林学士,因宣仁太后认为其词以近猥亵,贬为江都县知县。其著作除《扬州芍药谱》外,还有词作《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