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钦定皇朝通志

钦定皇朝通志

一百二十六卷。清乾隆时三通馆臣奉敕编修。又名《清朝通志》。是书共分二十略,计有“氏族略”十卷,“六书略”三卷,“七音略”四卷,“天文略”六卷,“地理略”八卷,“都邑略”四卷,“礼略”十二卷,“谥法略”八卷,“器服略”六卷,“乐略”二卷,“职官略”八卷,“选举略”三卷,“刑法略”六卷,“食货略”十六卷,“艺文略”八卷,“校雠略”八卷,“图谱略”二卷,“金石略”七卷,“灾祥略”三卷,“昆虫草木略”二卷。卷首有“凡例”十二则。宋代郑樵曾撰《通志》二百卷,分帝纪、皇后列传、年谱、谱略、列传等目,记事起自三皇、终于隋代。又有清代三通馆奉敕所修《续通志》,门类沿袭《通志》,记事上接《通志》,止于明代。是志则上起清太祖天命元年(1616),止于清高宗乾隆五十年(1785),不但体例与《通志》、《续通志》相比,省去本纪、列传、世家、年谱,而且细目也根据实际情况作了删简和增补。如“都邑略”,《通志》载四裔,是志仅载清统治区域;谥略”,《通志》分为三等二百又十品,是志仅录尊谥与赐谥;“金石略”,《通志》分载泉币、钟鼎彝器款识和诸家碑刻,是志只收御定诸帖及奉敕石刻;“天文略”,是志细述历数、仪象,比《通志》全面,“地理略”,是志备载各地河流,比《通志》详细,“六书略”,是志则记有满蒙回等多种文字,“七音略”,以汉满梵音翻切配合十二谱。当然是志的价值不能与《通志》相比,但其反映了清代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情况,内容还是比较丰富,不失为一部有用的工具书。是志记事起止年代与《清朝通典》相同,两书相较,内容多有重复之处,作用与价值也大体相仿。是志最常用的本子是1935年至193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二集的《十通》合刊本。是志影印精装一册。

猜你喜欢

  • 察哈尔通志

    二十八卷首一卷,民国宋哲元修,梁建章纂。宋哲元,字明轩,山东乐陵人,历任冯玉祥部下师长、二十九军军长、察哈尔省主席。1935年《何梅协定》后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梁建章,字式堂,河北大城人,清末举人

  • 弦徽宣秘

    不分卷。清缪阗(生平事迹见《律吕通今图说》条)撰。作者有感于琴学失传,五调无全谱,故作《弦徽宣秘》一书。其谓宫为黄钟之体,变宫为黄钟之用。蕤宾一律乃黄钟之变徵,蕤宾之角即黄钟之变宫。六音出于变宫,诸器

  • 四书恒解

    清刘沅撰。刘沅字止唐,四川双流(今四川双流)人。是书《大学》一卷,《中庸》一卷,《论语》上下各分二卷,《孟子》七篇,篇分上下卷。卷首皆有自序及凡例,《论语》之首,另有考辨。《大学》不用朱子改本。《中庸

  • 子之还兮,遭我乎之间兮。并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子之茂兮,遭我乎之道兮。并驱从两牡兮,揖我谓我好兮。子之昌兮,遭我乎貂之阳兮。并驱从两狼兮,揖我谓我臧兮。

  • 丁氏韵学丛书

    五种,十四卷。清丁显撰。丁显字韵渔,别字西兰,山阳(今属陕西省)人。生卒年不详。道光年间举人,教授淮南。丛书收《群经异字同声考》九卷,解用字通假;《谐声谱》二卷、《丁氏声鉴》一卷、《音韵指述》一卷、《

  • 尚书大传礼征

    五卷。清刘鑫耀撰。刘鑫耀字楚金,湖南湘潭人,生卒年不详。本书以《尚书大传》为伏生口授,其中多三代礼,后儒无类次之者,所以刘氏依《周礼·春官·大宗伯》“吉、凶、军、宾、嘉”五礼之目,以及《尚书·尧典》修

  • 读白鹿洞规大义

    五卷。清代任德成撰。任德成字象元。全书把朱熹《白鹿洞规》原文各分段落列于每卷之首,并援引历代名儒的名言在各段之后,共有二百零四条,书前有作者的“读《白鹿洞规》文约”,其中列举了邵子、周子、二程子、张子

  • 周易象训

    十二卷。清姚球撰。姚球字颐真,无锡(今属江苏)人。姚球在凡例中说他在辛未年二十七岁时才读《周易》。二十余年间他见到的注疏有一百三四十部。此书虽用古本分十二篇,但篇数迥异。其分《象传》于爻传之外,本于宋

  • 孟子四考

    四卷。清周广业(1730-1798)撰。广业字勤补,号耕崖,浙江海宁(今浙江境内)人。是书题为四考,第一《逸文考》,第二《异本考》,第三《古注考》,第四《出处时地考》。不只搜集逸文,都有甄别。异本古注

  • 策府群玉

    三卷。明何乔新(生卒年不详)撰。何乔新著有《周礼集注》。此书乃私备对策之用。捃拾补掇,不足以言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