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道德经注

道德经注

二卷。附《阴符经注》一卷。清徐大椿(详见《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撰。《道德经》流传至清代,为其作注者已达数十家甚至上百家。众家之注各立一说。自清世祖福临始,对诸家之说概而论之。或非以“失其意”,或议为“未彰全旨”。继之有张尔岐,认为各家所注如同使清水渍蔗、加醋,或甜或酸皆失老子明道德之本意。徐大椿效法福临、张尔岐,在其所作《道德经注序》中,称《道德经》“非谈道德之书”,而“五千言”都是谈“道”的。“道可道非常道”则是“五千言之宗旨,也是五千言之义疏”。在《道德经注凡例》中,评众家之说“非汗漫支离,即疏略浅陋”。称王弼之注“词亦肤近”,斥河上公注“文理不通”。认为老氏之学与六经只是时代和旨趣不同,老氏所云养生修德治国用兵之法,“皆本于上古圣人相传之精意”。所以曾与黄帝并称,“其用甚简,其效甚速”。徐大椿《道德经注》,分《老子》为上下二篇,不用《道经》、《德经》为名目。分上下篇为八十一章,不用传统章名而以每章首句标题。参考诸本,取词意通达者释经。训诂推求古义,取其上下融贯经文者。诠释主于言简理赅,要旨与张尔岐《老子说略》相近。对《老子》研究深刻,发挥显著,实为众家注中之善本。附载《阴符经注》,别具风格,见解卓异。其书序称《阴符经》是“赞《易》之书”。认为如果能知《阴符经》所谓“五贼”、“三盗”、“机在于目”、“禽之制在气”等数端,就可以“宇宙在手,变化生心,而能执天之行矣。”强调只有善读《阴符经》者才能得其益,而不可误解经义,视为“奇邪险谲之书”。认为《阴符经》作者“非得黄老之精髓者不能撰”。如果学习经义,用于“养生、保命、治国、用兵无所不通”。不必臆推谁人所作。其《阴符经注》以易理释经,要旨在于使人明“阴符”,晓“易道”,通其微妙,推广其义,以探究全易之理,又不能互相取代。其书也是《阴符经》诸注中之佼佼者。后人对其所注《道德经》与《阴符经》皆予肯定,但认为其《凡例》对古人之作所议未免失当。现存清《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日涉园集

    十卷。宋李彭(约1094年前后在世)撰。李彭字商老,南康军建昌(今江西永修县)人。生卒年不详。李彭博闻强记,诗文富赡,为“江西派”大家。吕居仁《江西诗派图》中,录自黄庭坚以下二十五人,彭名列十五,在韩

  • 礼论答问

    一卷。南朝宋徐广(352-425)撰,清马国翰辑。徐广,字野民,或作野人,以避唐太宗讳,东莞姑幕(今山东诸城西北)人。官至中散大夫。《晋书》、《南史》均有传。《晋书》云:“广《礼答问》,行于世”;《南

  • 披云草堂丛书

    六种八卷。清张祥河(1785-1862)编订。张祥河完元卿,号诗龄,娄县(今上海松江)人,嘉庆年间进士,后历任内阁中书、陕西巡抚、工部尚书,卒谥温工。张氏工诗词,善画山水花卉。著有《小重山房集》、《粤

  • 经书孝语

    无卷数。明朱鸿(生卒年不详)编。朱鸿字子渐,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万历年间(1573-1620)诸生。此书采摭《五经》、《四书》中言孝之语为一帙,而各为之阐发。附录曾子《孝实》于末。其书既文辞堆砌,所

  • 存介堂集帖

    六卷。清张琦(生卒年不详)辑。张琦,字西侯,生性爱笔墨。在该帖之自序中,述及曾得元明清诸书家墨迹数十卷,便与人选择其中其它摹帖中少见的书迹加以摹勒,成于康熙四十三年(1705)七月。该集帖前有韩崇孟题

  • 春秋求故

    四卷。清余煌撰。余煌字汉卿,号星川,婺源(今江西婺源)人。嘉庆三年(1798)举人,以天文名家。该书以经证经,对《春秋》中的天文历法进行推勘比较,往往订正后人传习之误,持论多前人所未发。该书有一定的参

  • 金华文统

    十三卷。明赵鹤(约1051前后在世)编。赵鹤字叔鸣,江都(今属江苏)人。弘治九年(1496)进士。官至山东提学副使。本书系在所辑《正学编》外,兼录金华耆旧之文,有:宋宗泽、梅执礼、潘良贵、郑刚中、贾廷

  • 读中庸偶记

    一卷。清邱壑(详见《读大学偶记》)撰。是书随意涉笔,但语多见解。唯说“中庸”二字,谓《中庸》也是言礼之书,中是体,和是用。孔子曰:“礼之用,和为贵,用其中之谓中庸。”庸即用,致中和,则用中之谓,无时不

  • 三十六湾草庐稿

    十卷。清黄本骐(约1821年前后在世)撰。黄本骐字伯良,号花耘,湖南宁乡人,生卒年未详。嘉庆十三年(1808)举人。官城步县学训导。此集分年编次,共古近体诗九百八十二首。黄本骐少与其弟本骥齐名,喜言诗

  • 至正直记

    四卷。元孔齐撰。生卒年不详。孔齐字行素,号静斋,曲阜(今山东曲阜)人。生平事迹不详。此书又名《静斋类稿》,所记内容大体同明陶宗仪《辍耕录》一样,猥琐芜杂,多为奸淫丑恶之事。其书版本除《四库全书》采进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