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近思录集注

近思录集注

十四卷。清江永撰。(见《周礼疑义举要》)。《近思录》成书之后,数经删补,故传本颇有异同。至各卷之中,唯以所引之书为先后,而没有标立篇名,则诸本不同。至淳祐年间,叶采纂为《集注》,明代周公恕亦为之作注,妄加分析,各立细目,移置篇章,或落漏正文,或淆混注语,谬误几不可读。永唯恐贻误后学,因仍原本次序,为之《集注》。凡是朱子《文集》或问语类中,其言有相发明者,全部采入,分别作注。或朱子之说有不完备的,则取叶采及他家之说以补之。间亦附以己意。引据颇为详治。江永精通《经学》,究心古义,穿穴于典籍者深。虽以余力完成此书,然体例完备,与空谈尊朱子者不同。有元明间刊本。

十四卷。清茅星来撰。其生卒年不详。茅星来字岂宿,乌程人。康熙间诸生。朱熹《近思录》,宋以来注释颇多,善本甚少,唯叶采《集解》至今盛行。余下注本,有的粗率肤浅,有的解所不必解,而稍费拟议者则避而不注,有的彼此错乱,字句讹舛。因之星苦思精研,拟注新解。取周、张、《二程全书》及宋元《近思录》刊本,参校同异。凡近刻舛错者,悉从朱子考正错简之例,各注本条之下。又会萃众说,参以己见,为之支分节解。对于名物、训诂尤详。更以伊洛《渊源录》所载四子事迹具为笺释,冠于简首,谓之《附说》。书成于康熙六十年(1721)。前有星来《自序》,后有《后序》,历时十五年,竭尽一生的精力成此《集注》。其《后序》曰:自宋史分道学、儒林为二,而言程朱之学者,但求之身心性命之间,不再以通经学古为事。马、郑、贾、孔之说经譬则百货之所聚也;程朱诸先生之说经璧则操权度以平百货之轻重长短者也。微权度,则货之轻重长短不见,而非百货所聚,则虽有权度亦无所用之。故程朱之学者,其必自马、郑诸传疏始。是编,备著汉唐诸家之说,以见程朱诸先生学之有本。其持论光明洞达,无党同伐异,争名求胜之私,可谓能正其心术矣。有编修徐天柱家藏本。

猜你喜欢

  • 淮军平捻记

    十二卷。清周世澄撰。世澄生卒年及里贯均不详。他行伍淮军多年,为表淮军战绩,遂据亲身经历以及有关疏章、文报、时论等撰成此书。记事起同治四年(1865)李鸿章赴徐州部署剿捻,迄同治七年(1868)秋张宗禹

  • 大乘止观法门

    四卷。陈代释慧思撰。慧思生平事迹详见《受菩萨戒仪》条。《大乘止观法门》唐代已失传,宋咸平年间释遵式得之于日本。此书共分五门,即止观依止,止观境界,止观体状,止观断得,止观作用。依止是指以意识依止于心,

  • 黄元龙诗集

    八卷。《附尺牍》二卷。明黄奂(约1596年前后在世)撰。黄奂,字元龙,安徽歙县人。生卒年不详。著有《元龙小品》等。其诗意力主独创,而失之生硬。集中诸体皆备,独无七言律诗。因流俗唱和,多用七言诗,故黄奂

  • 雪山集

    十六卷。宋王质(1127-1189)撰。王质,字景文,兴国(今江西兴国县)人。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为太学正。孝宗屡易相国,质上疏极论。为忌者所谗,被罢官。虞允文因其性格耿直荐为右正言。时中贵人

  • 春草斋集

    十卷。《附录》一卷。明乌斯道(约1367前后在世)撰。乌斯道,字继喜,浙江慈溪人,生卒年不详。洪武初,以荐起知石龙(今象州)县,后调江西永新。因坐事谪戍安徽定远,寻放还。著有《秋吟稿》、《春草斋集》。

  • 求一算术

    三卷。清张敦仁(详见《缉古算经细草》)撰。张敦仁读秦九韶《数学九章》知大衍求一术为中算至精成果,但仅见于秦书,然秦书无刊本流传而少为人知。为普及大衍之术他撰写了《求一算术》(1803年)。其书上卷分“

  • 四声切韵类表

    一卷。清孙文昱编。孙氏将《四声切韵表》重加编制而成《四声切韵类表》,他定古韵为十八部,并以十八部概括江氏所定的一百零四个韵类。他说其书“不过明古今韵部所由离合,以为学者之先导。”目的是使人了解古今音分

  • 直隶南雄州志

    三十四卷首一卷,清余保纯、徐维清修,黄其勤纂、戴锡伦续纂。余保纯,字冰怀,江苏武进人,嘉庆进士,嘉庆二年(1797)南雄知州。道光十九年(1839)随林则徐办理禁烟,二十一年受奕山命,向义律求和,旋率

  • 皮子文薮

    十卷。唐皮日休(834-883)撰。皮日休字逸少,又一字袭美,号鹿门子,醉吟先生,襄阳(今属湖北省)人。咸通进士,官至太常博士,翰林学士,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参加过农民起义的诗人。与吴中名士陆龟蒙结为诗

  • 沧浪诗话

    一卷。宋严羽(详见《诗集》)撰。此书或称《沧浪吟卷》,为闽中刊本,以诗话置诗集之前,为第一卷。袭其诗集之名,实非本名也。首为《诗辨》,依次为《诗体》、《诗法》、《诗评》、《诗证》,凡五门,末附《与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