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近思录集注

近思录集注

十四卷。清江永撰。(见《周礼疑义举要》)。《近思录》成书之后,数经删补,故传本颇有异同。至各卷之中,唯以所引之书为先后,而没有标立篇名,则诸本不同。至淳祐年间,叶采纂为《集注》,明代周公恕亦为之作注,妄加分析,各立细目,移置篇章,或落漏正文,或淆混注语,谬误几不可读。永唯恐贻误后学,因仍原本次序,为之《集注》。凡是朱子《文集》或问语类中,其言有相发明者,全部采入,分别作注。或朱子之说有不完备的,则取叶采及他家之说以补之。间亦附以己意。引据颇为详治。江永精通《经学》,究心古义,穿穴于典籍者深。虽以余力完成此书,然体例完备,与空谈尊朱子者不同。有元明间刊本。

十四卷。清茅星来撰。其生卒年不详。茅星来字岂宿,乌程人。康熙间诸生。朱熹《近思录》,宋以来注释颇多,善本甚少,唯叶采《集解》至今盛行。余下注本,有的粗率肤浅,有的解所不必解,而稍费拟议者则避而不注,有的彼此错乱,字句讹舛。因之星苦思精研,拟注新解。取周、张、《二程全书》及宋元《近思录》刊本,参校同异。凡近刻舛错者,悉从朱子考正错简之例,各注本条之下。又会萃众说,参以己见,为之支分节解。对于名物、训诂尤详。更以伊洛《渊源录》所载四子事迹具为笺释,冠于简首,谓之《附说》。书成于康熙六十年(1721)。前有星来《自序》,后有《后序》,历时十五年,竭尽一生的精力成此《集注》。其《后序》曰:自宋史分道学、儒林为二,而言程朱之学者,但求之身心性命之间,不再以通经学古为事。马、郑、贾、孔之说经譬则百货之所聚也;程朱诸先生之说经璧则操权度以平百货之轻重长短者也。微权度,则货之轻重长短不见,而非百货所聚,则虽有权度亦无所用之。故程朱之学者,其必自马、郑诸传疏始。是编,备著汉唐诸家之说,以见程朱诸先生学之有本。其持论光明洞达,无党同伐异,争名求胜之私,可谓能正其心术矣。有编修徐天柱家藏本。

猜你喜欢

  • 阮子

    见《阮子政论》。

  • 易发

    八卷。明董说撰。董说字雨若,湖州(今浙江湖州市)人。黄道周的弟子。后来出家做和尚,取名南潜。他论《易》,专主数学,兼吸取焦、京、陈、邵之法,相互参考,并且以己意加以推衍阐发。根柢是黄氏的《易洞玑》。研

  • 秦蜀驿程后记

    二卷。清王士祯(详见《古欢录》)撰。康熙三十五年(1696),王士祯以户部侍郎身份奉使祭告西岳、西镇、江渎。本书即记其沿途所见名胜山川。上卷记自京师经华阴、汧阳吴山至成都所见;下卷记自成都至其家新城所

  • 莘野纂闻

    见《古穰杂录》。

  • 择是居丛书

    十三种,五十六卷。清张钧衡(详见《适园丛书初集》)。此丛书所收著作均为据宋元刊本影印,与刻本可相互补足。经部如宋岳珂《九经三传沿革例》一卷,于九经之外增加《公谷》、《春秋年表》。此书曾刊刻于《知不足斋

  • 谢程山集

    十八卷。清谢文洊(1615-1681)撰。谢文洊,字秋水,号约斋、程山先生,南丰(今属江西)人。明末诸生。清兵入关后,丢弃功名,入广昌香山,一心学禅佛,后又改治程朱理学,主张为学之要在于“畏天命”,宣

  • 礼统

    一卷。南朝梁贺述(事迹不详)撰,清马国翰辑。此书以同声相谐,推论称名辨物之意。凡所训释,大多确有根据;然往往不能得其出处,虽属梁人之作,颇似汉人之书。如天有镇神珍三义,一本《春秋说题辞》,一本《鹖冠子

  • 填词图谱

    六卷。《续集》二卷。清赖以邠撰。赖以邠字损庵,又字水西,号迂翁,仁和(今浙江杭州市)人,生卒年不详。诸生。善写兰,雨晴风雪,各尽其态。兼长诗词。著有《填词图谱》。本书仿明张綎《诗余图谱》之例,取唐宋人

  • 归愚词

    一卷。宋葛立芳(?-1164)撰。葛立芳字常之,丹阳(今属江苏)人,徙吴兴(今浙江湖州)。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进士。官至吏部侍郎。宋人之中,父子以填词名家者为晏殊、晏几道,其后即葛立方与其父葛胜

  • 丝纶捷要便览

    一卷。不著编辑者名氏。该书乃明代万历、天启年间内阁票旨成式,按曹司为次,分类标载,大概是由两房中书舍人抄撮而成。书末有《秋审题本》,也是当时的一份案牍公文。《四库全书》载两淮马裕家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