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说雅

说雅

十九卷。清朱骏声撰。朱骏声为清代著名文字训诂学家,所著以《说文通训定声》著称。生平见“说文通训定声”。《说雅》附《说文通训定声》后。自序曰:“循《尔雅》之条理,贯许书之说解,五百四十目纪之以形;十八部纬之以声;十九篇经之以意与事;参互错综,神旨益显,其在转注、假借亦可旁通云。”《说雅》把《说文》九千三百五十三字及《说文通训定声》所增附之七千多字,循《尔雅》条例,按字义归为十九篇,每篇之目一仍《尔雅》之旧。谓之“说雅”者,盖取《说文解字》之“说”也。《说文通训定声》变更《说文》体例,把《说文》所收字及新附字,分隶于朱氏所分古韵十八部中,《说文通训定声》以声音为纲纪,以声音训诂相通之理推演文字转注假借的规律。而《说雅》则以字义为据,把字义相同相近相关之字汇聚为一类,总分为十九篇。《说文通训定声》与《说雅》“交互错综”,对于考求字义的引申假借规律,语词音义之间的关系,确可“神旨益显”。《说文通训定声》同治九年(1870年)江宁局补版本、泾县洪氏刻本、光绪中上海坊间石印巾箱本,均附《说雅》十九篇、《古今韵准》一卷。武汉市古籍书店1983年影印本亦附《说雅》、《古今韵准》等。

猜你喜欢

  • 十六国考镜

    一卷。旧本题为宋石延年撰。石延年(994-1041)字曼卿,一字安仁。北宋应天宋城(今河南商丘南)人,先世居幽州(今北京西南)。屡次应举皆不第。真宗时为三班奉职,迁大理寺丞,上书请太后归政。历任通判海

  • 梅子新论

    一卷。晋梅氏撰。其生卒年、事迹及名无可考。清马国翰辑。《隋书·经籍志》载,梁有梅子《新论》一卷,失传。《唐志》也没著撰人。唯马总《意林》云,按其书断为晋人,是从书中称扬阮籍而知之,然并无他证。考《隋书

  • 望江南词

    一卷。清来秀(生卒年未详)撰。来秀字俊,姓伍尧氏,国子监祭酒法式善孙,官至知府。有《扫叶亭集》。此其杂集别行之本。所作《望江南词》四十阕,专咏都门景物。盖亦竹枝词、打油歌之类,记俚事以俏语出之。有“都

  • 片玉集校记

    一卷。朱孝臧(1857-1931)撰。朱孝臧事迹见《淮海居士长短句校记》辞目。孝臧先得汲古阁旧藏陈元龙集注《片玉集》,又得士礼居别藏陈注本,更以元巾箱本毛本及《花庵词选》、《阳春白雪》、《乐府雅词》、

  • 黔西州志

    八卷,清刘永安纂修。刘永安,曾任黔西州知州。康熙十五年(1676)州牧何缙与举人高人龙创修州志一部。然简略不备。嘉庆初,刘永安为州牧,集邑人再修志乘,终成此书。《黔西州志》嘉庆八年(1803)刻本,共

  • 平台纪事本末

    不分卷,未著撰作人姓名。该书的断限为:自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台湾林爽文发动反清起义起,至乾隆五十三年五月镇压起义的清军撤离台湾止。书的作者在追述了林爽文的身世和以天地会组织群众的情

  • 一贯编

    四卷。明罗汝芳(详见《孝经宗旨》条)撰。罗汝芳学宗王守仁,曾从王守仁的三传弟子颜钧讲学,所以习其师说,持论洸洋恣肆,纯涉禅宗,但对于王守仁之本旨竟失无遗。此书是罗汝芳门人熊滨所辑,首为一贯说,以下次第

  • 春秋日表

    一卷。清张冕(详见《春秋至朔通考》)撰。该书考证春秋时的天文历法,并列表说明。有清嘉庆年间刻本(与《春秋至朔通考》、《春秋初年岁星行表》、《春秋日食星度表》合刊)。

  • 侍讲日记

    见《吕氏杂记》

  • 字学正本

    五卷。清李京(生卒年不详)撰。李京字元伯,高阳(今属河北)人。是书以小篆为本,正偏旁之不正者,故名“正本”。其所辨正者,多得之于周伯琦《六书正讹》和张有《复古编》。如《复古编》“崇”字下注云:“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