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说文浅说

说文浅说

一卷。清郑知同(生卒年不详)撰。知同字伯更,贵州遵义人。郑珍之子。著作尚有《说文本经答问》、《说文逸字附录》、《说文商议》等。是书为释六书条例而作,又题为《六书浅说》。其说较王筠之说简略得多,较江声之说分析细微。论象形曰:“象形者,造字之始,取象于物,如其形而画之,为会意、形声众字之毋。《说文》凡会意、形声字十九在部中,象形字一例在部首。读《说文》必先讲部首,部首象形为文至朴而用文极巧,用笔特损而状物绝肖。”析象形为象形独体,象形合体、象形兼声、象形加偏旁、象形作重形、象形作最初本形六类。谓“钟鼎彝器铭文酷似其物者,即初时造字之象也”。论指事曰:“象形直画全物之形,指事则先画一物,而入‘一’以指其处。‘上’‘下’字先画一横以当物,于‘一’之上下著‘丨’以指之;‘刃’字先画‘刀’形,于左旁著‘一’以指之。《汉书艺文志》谓之象事,以其文先象物而后指其事也。《周官保氏注》谓之处事,谓就字形某处安置一笔以见事也。”论会意曰:“凡字独体为象形指事,合体为会意形声。会意者合象形、指事之字两文、三文以见意也,亦有多至五六文者。《艺文志》谓之象意。以会意字常含事物之象也。”析会意为会意正体、会意重形、会意中有象形、会意中有反形、会意中有声旁、会意中有省旁六类。论形声曰:“形声者合两字成文,以一旁定其形,一旁拟其音也。”析形声为形声正体、形声中有省形省声二类。论转注曰:“转注者,传注也。古‘转’‘传’两字相通。转注与假借对文,皆以叠字名之。”“转注以声旁为主,一字分为若干用,但各以形旁注之。转注与形声相反而实相成。如‘齊’字经典用为‘齊戒’,用为‘齊衰’,用为‘齊盛’,用为‘剪齊调齊’,用为‘齊疾’,用为‘腹齊’。止一‘齊’字,厥后则例加偏旁:用是‘齊戒’,即注之以‘示’作‘齋’;用是‘齊盛’,注之以‘皿’作‘’;‘剪齊调齊’,注之以‘刀’作‘劑’;‘齊疾’注之以‘火’作‘’,‘腹齊’注之以‘肉’作‘’,此其义也。”总论六书曰:“盖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为造字之经,转注、假借为造字之纬。转注主加偏旁,无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者之字,但有一义,俱可注成一文。假借主音,无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者之字,但令同声,俱可援为此用。”其言转注,与众不同,乃本其父郑珍之《转注考》,可备一说。此书有艺林山房辑《文选楼丛书》本,有《玲珑山馆丛书》(即《益雅堂丛书》)本,有《巢经巢全集》本。

猜你喜欢

  • 重订广温热论

    见《广温疫论》。

  • 樗林三笔

    五卷。清魏裔介(详见《孝经注义》)撰。所谓《樗林三笔》,即《樗林闲笔》、《樗林偶笔》、《樗林续笔》。全书共五卷,其中闲笔一卷,皆论息心养生之道;偶笔二卷,上卷多记讲学之语,下卷皆论史事;续笔二卷,皆引

  • 乐府雅词

    三卷。补遗一卷 宋曾慥(?一1164)编。本书选收宋人之词。卷首有朱彝尊题词,称陈振孙《书录解题》载曾端伯《乐府雅词》十二卷,拾遗二卷,此本抄自上元焦氏,只存三卷及拾遗,恐非足本。然朱彝尊《曝书亭集》

  • 大学讲义

    ① 一卷。清朱用纯(1617-1688)撰。用纯字致一,号柏庐,江苏昆山(今江苏昆山)人。清理学家。其学恪守程朱,专倡主敬。所著《治家格言》(也名《朱子家训》),清中叶后传播甚广。还有《大学中庸讲义》

  • 乐律明真

    不分卷,附《乐律算题》一卷。清爱新觉罗·载武撰。载武字绍舫,同治、光绪年间人,潜心物理算学,曾为会典馆校订乐律乐图,度量权衡等,著有《乐律答疑》二卷、《排列算法》四卷。作者认为古人研究乐律之学有未善之

  • 批点春秋左传纲目句解

    六卷。清韩菼(1637-1704)重订。菼字元少,别字慕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康熙十二年会试、殿试皆第一,累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懿,有《有怀堂诗文稿》行于世。《批点春秋左传纲目句解》全书六卷,卷一

  • 战国人才言行录

    十卷。明秦瀹撰。瀹为无锡(今属江苏)人,生卒仕履均不详。该书成书于隆庆年间(1567-1572),主要分类编次战国时代著名人物的言行事迹,自魏文侯起,至荆轲止,共149人。书中内容皆钞录《战国策》和《

  • 金石遗文

    五卷。明丰道生(生卒年不详)撰。道生即丰坊晚年所改之名,字人翁,别号南禺外史。嘉靖二年(1523)进士,出为南京吏部考功主事,寻谪通州通知,免归。博学工文,尤善书法,其诸经伪本,多以篆籀古文书之,家有

  • 华夷花木鸟兽珍玩考

    十卷。明慎懋官(生卒年不详)撰。慎懋官,字汝学,湖州(今属浙江省)人。此书有“花木考”六卷、“鸟兽考”一卷、“珍玩考”一卷、“续考”二卷。体例芜杂,或剽取旧说,或参以己语,或标出典,或不标出典,真伪杂

  • 春秋三传异文核

    一卷。清朱骏声(详见《仪礼经注一隅》)撰。《春秋》三传传写各有师承,汉隶至唐又多变迁,故异文颇多。许慎《说文解字》去古未远,但所引经语与今本不合之处很多。骏声精于形声训诂,对三传中的异文进行考证,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