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诗经六帖

诗经六帖

十四卷。明徐光启(1562-1633)撰。清范方重订。光启明代科学家、政治家。字子先,号玄扈,上海(今上海市)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从意大利人天主教耶苏会传教士利玛窦学天文、历算、火器等,尽其术。译著《几何原本》、《泰西水法》、《测量法义》、《勾股义》等书,且遍习兵机、屯田、盐策、水利等。四十七年(1619),为抗击清兵侵扰,累疏自请练兵,遂超擢少詹事兼河南道监察御史,练兵通州。天启年间,遭阉党排陷,落职闲住,著《农政全书》。崇祯元年(1628)召还,擢礼部尚书。五年,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六年,病卒。赠少保,谥文定。光启博学强识,治学范围颇广,为十七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著有《徐光启集》。范方字令则,如皋(今属江苏省)人,生卒年不详,著有《诗经汇诂》。是书重订前,后先错互,为未定之书;重订后去其博物一帖,其余五帖,皆移定其次,而无增改。五帖为:一翼传、二存古、三广义、四揽藻、六正叶。前有方自序,卷首有光启韵谱说并例。于诸诗皆不载其词,但於有韵之句,以白圈为识。无韵之句,以黑圈为识。体例很不完善。且既以古音无叶,为全书注意之处,乃于圈识之外,而不言其所以然。题曰“韵谱”,名实相违。六帖其名始于帖经,程大昌《演繁露》疏解颇明。光启以名经解,为转不失其初。然考《明史·艺文志》,载徐光启《毛诗六帖》六卷,是每帖为一卷。方删博物一门,则六帖仅存其五,与光启作书之意,全不相合。

猜你喜欢

  • 论学

    二卷。清代李塨《1657-1733)撰。此书摘录作者与朋友之间答问辨论的内容,来进一步阐发自己“为学”的宗旨,并补充作者所撰《大学辨业》、《圣经学规纂》所“意未尽”的内容。其宗旨仍是“大学”之道,“明

  • 伤寒论注 伤寒论翼 伤寒附翼

    《伤寒论注》四卷,《伤寒论翼》二卷,《伤寒附翼》二卷。清柯琴(生卒年不详)撰。柯琴字韵伯,号似峰,慈溪(今属浙江省)人,后迁居吴之虞山(今江苏常熟),生平事迹,文献记载不多,从孙介夫、冯明五等为其《伤

  • 万世玉衡录

    四卷。清代蒋伊(1631-1687)撰。蒋伊字渭公,号莘田,常熟(今江苏)人,康熙进士,官至河南提学副使,著有《莘田诗文集》。此书是作者进士及第后向皇帝进献的有关资政方面的书。书前是“进书奏疏”,书中

  • 唐宋八大家法书

    十二卷。清姚学经辑。八者是:唐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帖中大小真行具备,兼有历代名人题跋。看上去似乎很精雅。其实,名为八家,实则一家也无。虞世南本来传书甚少,《庙堂

  • 偶得绀珠

    一卷。明黄秉石(生卒年不详)撰。黄秉石,字复了,江宁(今江苏省江宁县)人。万历中以荐为推官,官至严州府同知。此书杂采各家诸书,饾饤少绪,又多不注出处,盖为其随手笔记,未有铨次体例而已。

  • 沧来自述年谱

    不分卷。清于鳌图(1750-1811)自述,其子于定保续编。鳌图字伯麟,号沧来,汉军镶红旗人,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举人。曾任江苏震泽、昭文、长洲等县知县,太仓知州,徐州知府,官至江苏按察使,此谱

  • 玉虹楼法帖

    十六卷。清孔继涑辑刻张得天书十二卷,孔广廉刻孔继涑书四卷。孔继涑曾刻张得天书为《瀛海仙班帖》。孔继涑本为张得天之婿,从受其书法,藏张氏书迹颇多,复又借摹别家所藏。张得天一生俯首董其昌,最重其所刻帖,曾

  • 周易郑氏注笺释

    十六卷。清末曹元弼撰。曹元弼字彦三,江苏吴县人。光绪进士,官至内阁中书。此书为诠释周易郑氏注而作。作者认为郑玄注乾坤时则举尧舜周公以明君臣之义,注离卦六二时,则举文王之子发旦,以明父子之道,此与易之本

  • 周易分野

    一卷。汉费直(生平事记见《周易费氏注》条)撰。辑佚书,清马国翰辑。据罗泌《路史》,费直易十二篇,以易卦配地域,原书早佚。《晋书·天文志》引其十二次所起度数,称《费直周易分野》。唐《开元占经》亦引之,亦

  • 读史评论

    六卷,清费宏灏撰。费宏灏,号愚轩,湖州(今浙江省湖州市)人。《读史评论》一书共分两部分,前四卷为史评,主要是分条论述,体例如札记,后二卷为史论,主要是因人因事而论,各自成篇,在此书前面有作者在雍正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