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西楼记

西楼记

清袁于令(1599-1674)撰。袁于令,原名韫玉,字令昭,又字凫公,号箨庵,又号幔亭,吴县(今属江苏)人,明末诸生。早年居住苏州因果巷,因一妓女事,被除名学籍。顺治二年(1645),清兵南下渡江,苏州绅士请他代写降表进呈,有功,清廷任命他为荆州知府。然十年不见升迁,后因触怒上司,而被免职。年逾七旬,尚喜谈闺中事。晚年寄居会稽(今浙江绍兴),忽染异病而卒。他是叶宪祖之门人。其剧作可知其名者有八种:传奇有《西楼记》、《鹔鹴裘》、《珍珠记》存残曲、《玉符记》、《金锁记》、《长生乐》、《瑞玉记》七种,杂剧有《双莺传》一种存残曲。据《剧说》,尚有四折杂剧《战荆轲》。曾评改小说《隋史遗文》等。传奇剧本《西楼记》,《古本戏曲丛刊》作《西楼梦》。此剧写京畿道御史于鲁之子于鹃,字叔夜,善词曲,有才名。父忧其不修举业,徒耽文艺,严力戒之。平康里有一妓女,名穆丽华,字素徽,读叔夜作《锦帆系府集》,慕其才,最爱其《楚江情》一阕,尝自写于花笺。于叔夜一日过一妓家之门,适演习戏曲,入而听之,即老妓刘楚楚之家也。与其谈词曲之法,应其请涂抹改删新曲,即其友赵祥之新作也,偶见书中插有花笺,写自己作《楚江情》。于叔夜问其缘故,知刘家中妓女穆素徽所爱写者,于感其知己之情,乞借花笺而归。后至西楼,求见素徽,不告其名。只曰:“为谢花笺而来者”。时素徽正在病中,觉是于叔夜喜而出见。乃叙久慕之情,誓托终身,为叔夜唱其《楚江情》一曲,互约生死而别。然其友赵祥知于涂抹改删自己作品而怨之。赵祥遂将于叔夜与素徽西楼同歌《楚江情》事夸张告诉其父于鲁,故叔夜被禁邸内,赵祥谎称奉于御史之命,率其家仆,至西楼肆行骚扰,骗取钱财,并将素徽逐出杭州。相国公子池同乘机以巨款买素徽为妾。素徽不从池同,备受虐待,于叔夜闻听素徽被逐,寝食俱废。后素徽忽闻于叔夜病死,绝望之至便求自尽,为侠士胥表所救,时值于叔夜应试得中状元,赵祥、池同命胥表去刺杀于叔夜,反被胥表杀之。胥表协助于叔夜与素徽相会,两人终成眷属。此剧在当时歌场流传甚广,情节安排曲折,自然流畅,终篇不觉厌倦。前人评价称为佳作。后人评价,此本虽落入才子佳人戏俗套,然有其新奇之处。据《书隐丛说》、《随园诗话》等记载,剧中主人公于鹃即袁于令自况。其曲《楚江情》为当时名曲。有冯梦龙改编本,收入《墨憨斋定本传奇》中。有明剑啸阁刊本、《古本戏曲丛刊》二集本和《六十种曲》本。明剑啸阁刊本题《西楼梦》。又收入《古本戏曲丛刊》二集。

猜你喜欢

  • 七巧图合璧 养心堂七巧图 文少堂七巧续图

    不分卷。不知撰人姓名,见于清代中叶。按毛应丰跋其兄毛应观《七巧六书图》,说创自高勾丽,实不可信。宋代黄伯思有《燕几图》,以三种尺寸不同的木几,组合变化。又有明严征《蝶几谱》,因《燕几图》而变通之,燕几

  • 蠡园文钞

    二卷。《诗存》二卷。《诗话》二卷。《赋草》一卷。《外集》一卷。《对联大备》一卷。附《天印山房遗稿》一卷。清范启璋(生卒年不详)撰。范启璋,江苏南京人,约清末前后在世。其集中诗有嘲讽何桂清,盛赞文廷式之

  • 汉魏乐府风笺

    十五卷。《后补补遗》一首。黄节(1873-1935)编选、笺释。黄节,原名晦闻,字玉昆,号纯熙。广东顺德人。晚年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此书选录汉魏乐府诗一百九十六首,为之笺释。黄节认为汉魏乐府诗中

  • 良吏述

    一卷。清彭绍升(详见《儒行述》)撰。自序谓:“读《汉书》至文翁朱邑之事,心慕之。既长,往来齐燕吴越之间,问民所疾苦。居间既久,考旧闻作《良吏述》,始自骆钟麟之却漕金,至李大本之散苗田。”认为自三代以来

  • 友于小传

    二卷。明纪廷相撰。廷相字柱石,献县(今属河北)人。生卒仕履不详。该书主要记载历代兄弟友爱的故事。作者认为兄弟友于之情本人之天性,但当时人情日薄,人往往只知亲爱其亲,而不知和睦兄弟,故作成是书,选录旧迹

  • 香东漫笔

    二卷。清代况周颐撰。此书大部分内容记述金石考证、诗词评论方面的内容,其它方面则记载了一些掌故、版本、名人轶事之类内容。作者所著笔记较多,此书可与作者的另外几本金石词话类书互相参证。书中所载的写本《白石

  • 九星穴法

    四卷。旧本题宋廖瑀(生卒年不详)撰。廖瑀,字伯禹,十五岁时就已通五经,所以乡人称其为廖五经。传说他精通堪舆术,因得金山善地,所以自称金精山人,并撰有《九星穴法》一书。《九星穴法》,专以九星辨穴体而相地

  • 韩祠录

    三卷。明叶性、谈伦同编。叶性,生卒籍贯不详,官至潮州府同知。谈伦,生卒仕履亦不详。该书主要记载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事迹、诗文及相关材料。书中首载韩愈遗像及韩山书院、鳄鱼、韩木诸图,其次录《唐书》韩愈传及

  • 本草汇纂

    十卷。清屠道和(生卒年不详)撰。屠道和字燮臣,孝感(今属湖北省)人。著有《医学六种》等书。此书成于同治三年(1863)。为广采诸家本草之精华,整理编辑而成。书中取本草常用药物五百余种,按药物功效分为温

  • 余烬经窥

    十六卷。清蔡启盛撰。蔡启盛,字臞客,浙江诸暨(今浙江诸暨县境内)人。生卒年不详。受业于俞樾,毕业于诂经精舍。光绪戊子(1888)举人,官历直隶、湖南的知县。是书颇似在上课时的笔记及作业,故多己见。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