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蔡中郎集

蔡中郎集

十卷。汉蔡邕(133-192)撰。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开封)人。邕性至孝,三世同居。少博学,师事太传胡广。好辞章、数术及天文,喜好音律,又善鼓琴。闲居玩古,不交当世。建宁间,召拜郎中,校书东观,迁议郎。邕因经籍文字纰漏甚多,熹平四年(175),与杨赐奏定六经文字,自书册镌碑立于太学门外。碑立,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每日千余辆。元和元年(178),因灾异上书得祸,髡钳徙远方。遇赦得还,亡命江海。后董卓专政,称疾不应征,迫之始至。至三日之间,周历三召。复拜左中郎将。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言之而叹,有动于色。允怒,收付廷尉,邕乞黥首刖足,续成汉史,不许。虽有士大夫多方相助,亦不能得救。遂死狱中。邕尝撰集汉事,补列传等数十篇,因李催之乱,湮没多不存。此书十卷,旧本作十五卷,存诗、赋、铭、碑六十四篇,又集外诗文若干篇。《隋志》载后汉左中郎将蔡邕集十二卷。注曰梁有二十卷,录一卷。则其集至隋已非完本。《旧唐志》乃仍作二十卷。当由官书佚脱,而民间传本未亡,故复出。《宋志》旧录仅十卷,则又经散亡,非其旧本。此本为雍正中陈留所刊。文与诗其得九十四首。证以张溥《百三家集》刻本,多寡增损,互有出入。其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短赋多为咏物之作,以体物精细为特点。本集今存皆后人辑本,分卷亦各有不同。如明汪士贤《汉魏六朝名家集》本作八卷;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作二卷;明叶绍泰《增定汉魏六朝别解》本则不分卷;清丁福保《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作十二卷。较好的辑本是清聊城杨氏《海源阁丛书》本,分作十卷,外集四卷,外记,一卷;《四部备要》本即据此本排印;《十万卷楼丛书》本题作《蔡中郎文集》,分为十卷,外传一卷;《四库全书》本即据此本述录;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杨贤刻本亦为六卷。

猜你喜欢

  • 心经附注

    四卷。明程敏政(详见《宋遗民录》)撰。是书以真德秀《心经》仅有《尚书》一条、《诗经》二条、《周易》五条、《论语》三条、《中庸》二条、《大学》二条、《乐记》三条、《孟子》十二条,接以周子二条、程子一条、

  • 救文格论

    一卷。清顾炎武(1613-1682)著。顾炎武原名继绅,更名绛,字忠靖。弘光时改名炎武,字宁人,曾自署蒋山佣、圭年等,世称“亭林先生”。昆山(今属江苏)人。曾参与“复社”及反清活动。工诗文,于国家典制

  • 四时气候集解

    四卷。李泰撰。李泰,字淑通,鹿邑(今属河南省)人,明洪武丁丑(1397年)进士,官詹事府通事舍人,洪熙元年(1425年)撰成此书。其书集录有关月令诸书所记四时之事大概,对前人互有异同的训释,又多采群书

  • 栟榈集

    十六卷。宋邓肃(1091-1132)撰。邓肃,字志宏,号栟榈,南剑沙县(今福建沙县)人。少警敏能文,善谈论。李纲见而奇之,相唱和,为忘年交。入太学时,曾上诗十首,备述花石纲劳民伤财,不得民心。其中有“

  • 文选补遗

    四十卷。宋陈仁子(约1279年前后在世)编。陈仁子字同俌,一作同甫,号古迂,湖南茶陵人。生卒年不详。咸淳十年(1274)漕试第一。宋亡后不仕。著有《牧莱脞语》。书前有庐陵赵文序,谓《文选》不当收《封禅

  • 温州府志

    三十卷,首一卷。清李琬修,汪沅、齐召南纂。李琬,曾任温州府知府。按温州,汉、晋时名东瓯、永嘉、缙州,至唐置温州,宋改名瑞安,后复为温州,郡名不一,郡志或称永嘉,或称东瓯、温州,自元以后则皆称《温州志》

  • 竹汀居士年谱

    一卷。又名《钱辛楣先生年谱》。清钱大昕(1728-1804)自述,其孙钱庆曾校注续编。大昕字晓征,号辛楣,又号竹汀居士,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官至少詹事。乾隆四十年以后

  • 泊宅编

    十卷。宋方勺(详见《青溪寇轨》)撰。泊宅在浙江乌程,相传为唐朝诗人张志和泊舟泛宅之地,谓之泊宅村。方勺曾在江南为官,寓居乌程泊宅村,自号泊宅村翁,该书就是此时所作,因以名书。此书记载北宋末迄南宋初朝野

  • 满州小学集注

    六卷。汉本宋朱熹撰,明陈选注,《四库全书》已著录。清圣祖康熙命尚书顾八代翻译。世宗时,特命校对授梓,以资学习。雍正五年十二月,上亲为制序颁行,为满文本,内容与汉本相同。内篇有四:曰立教第一,明伦第二,

  • 晋史删

    四十卷。明茅国缙撰,国缙字荐卿,归安人。万历癸未进士,官至监察御史,谪淅川县知县,终于南京工部主事。是书之名曾在《浙江通志》中有所记载,卷数亦与此相符。此书主要是因《晋书》原本繁冗,故对之加以删削,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