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人胡韫玉、胡怀琛编。搜辑常用俗语、谚语、成语等,凡七千二百余条。仿《康熙字典》,按部首编排。每条注出处,不加解释,间或加按语,内容颇丰富。有上海广益书局1922年版本。
十二集,七十二种,六百八十九卷。清张钧衡(详见《适园丛书初集》)编。丛书刊刻,到清代中后期已蔚为大观,张钧衡受当时学术风气的影响,搜辑罕见可传之书,刊刻成《适园丛书》。丛书仿《知不足斋丛书》体例,不分
八卷。清李遇孙撰。李遇孙字金澜,浙江嘉兴人,岁贡生,生卒年不详。宋薛季宣《书古文训》被列入《四库全书·存目》中,且被认为“以古文笔画改为今体,奇形怪态,不可辨识。”李遇孙则因《宋史·艺文志》有孔安国《
八卷。清崔应阶、梁鸿翥同撰。其书为乾隆六次东巡,御制碑文、题咏、勒石专集。首列编目,1-6卷,依十二年(1748)、十六年(1751)、二十一年(1756)、二十二年(1757)、二十七年(1762)
一卷。作者不详。此书唐宋《艺文志》俱不载,《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书前有自撰小序,亦不题名氏。内容记唐初以至元和年间事,凡一百三十条,所载名臣言行,公卿事迹,颇为详细,多为史书所采用。但间及于诙谐谑语及
二十卷。清王崇炳(详见《金华征献略》)编。此集所收均为金华一郡之文。上自汉尚书杨乔,下迄于清朝徐腾,共收一百十七家,而王崇炳之文亦录其内。据集前《凡例》称,所取《金华文征略》十之有五,《金华文统》十之
一卷。旧本题宋陈师道(详见《后山丛谈》)撰。是书为评论历代诗歌之作。《文献通考》作二卷。此本一卷,疑后人合并。本书又称《陈无已诗话》或《后山居士诗话》。陆游《老学庵笔记》深疑《后山丛谈》及此书,且谓“
二卷。王澍(1668-1739)撰。澍字篛林,又作若林、若霖,号虚舟,自署二泉寓客。金坛(今属江苏省)人。清代学者。康熙五十一年(1712)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仕纂修官。历官给事中,累迁吏部员外郎
清萧伯升编。萧伯升,字孟昉,泰和(今江西泰和县)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集皆全录其先世诗文,包括《正固先生集》,诗文各一卷,萧岐撰。萧岐,字尚仁,洪武初年以贤名征用,授谭府左长史,后改平凉训导。自名
六卷。清冯登府撰。此书写在钱大昕《潜研堂集答问》之后,其精粹不及钱氏之书。篇中对于《诗经·邶风·旄丘》“琐兮尾兮”,亦引钱说。篇中还认为东晋时别有一孔安国,亦通经学,与梅赜上书元帝时相先后,《尚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