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致曲图解

致曲图解

一卷。清夏鸾翔(详见《洞方术图解》)撰。《致曲图解》是夏氏对圆锥曲线综合研究的成果。他首先介绍了西方按次数把代数曲线的分类:一次式为直线;二次式为圆、椭圆、抛物线和双曲线;三次式八十种曲线;四次式有五千多种曲线,五次以上“盖不可考矣”。然后他对二次曲线“溯其本源”:“备具于圆锥体上,故圆锥者二次曲线之母也”。他还讨论了截圆锥而得到各种二次曲线问题。穿过圆锥面上一点作一截断所有母线之截面,则得椭圆。若此截面与一母线平行,则截面的“大小径悬绝之极,无大小径可言,则所截面必为抛物线面。”在其另一侧,则所截面为双曲线面。因此他得到两个结论:“抛物线之面为椭圆之极”,“双曲线之面为椭圆之反。”这种二次曲线之间互相转化的观点是正确的。他又讨论了二次曲线之“心”:椭圆二心,抛物线“得一心,而不能得又一心”,因为“抛物线象无穷长线”,每一枝双曲线“亦只一心”,合为二心。此外,他还讨论了二次曲线的准线、有界与无界曲线、二次曲线的通径、切线、法线、次法线、渐近线及它们的基本性质,内容十分全面。值得指出的是在书中专有一节讨论双曲函数,他认为圆与等轴双曲线“体例俱宜相同”,故后者应有“八线”,于是他“更增正、余二法线”。夏鸾翔定义了双曲正弦、双曲余弦等八个双曲函数,又定义了正法线与余法线,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十四条定理。他的定义有一些与现代定义不同。当代中算史家钱宝琮评论道:“夏鸾翔对圆锥曲线有很多自发的正确见解,但也有研究不透,说理含糊之处,他的《致曲图解》是一项瑕瑜互见的著作”。该书的版本有:《夏氏算书遗稿》本,现藏浙江图书馆、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古今算学丛书》本;《蛰云雷斋丛书》本;另有稿本一卷三册现藏上海图书馆。

猜你喜欢

  • 中天竺舍卫国祇洹寺图经

    二卷。唐代释道宣撰。道宣生平事迹详见《四分律合注戒本》辞条。《中天竺舍卫国祇洹寺图经》一书,道宣作于乾封二年(667)。总述祇树园中共有六十六院,大门之东,东门之西,自分七院。东门之东,自分九院。大门

  • 春秋比

    二卷。清郝懿行(详见《易说》)撰。该书撰成于嘉庆十四年己巳(1809),刺取《春秋》前后经文,分别部居。他以方苞《春秋比事》一书便于省记,删其繁复,订正舛误,以经证经,借以发挥经义。该书有清道光七年赵

  • 睿养图说

    无卷数。明杨观光(生卒年不详)撰。杨观光,字用宾,招远(今山东省招远县)人。崇祯元年(1628)进士,官至少詹事。杨观光有文采,善画山水。此书是他任赞善时给太子所进的书。以《唐六典》所载东宫官制:“赞

  • 神农本草经疏

    三十卷。明缪希雍(详见《先醒斋广笔记》)撰。又名《本草经疏》。缪氏医术精湛,对本草研究尤为精深。他以《神农本草经》为经,以《名医别录》为纬,历三十余载,撰成此书。此书目录编次悉依宋代《大观证类本草》,

  • 龙溪语录

    八卷。明王畿撰。王畿生平详见《龙溪全集》(辞目)。此编虽名称语录,实际上是王畿的文集。共八卷。前有李贽序,称“龙溪集钞”,盖又经李贽所品定。应为王、李二人合以成此书。王畿受业于王守仁之门,虽从守仁良知

  • 隐拙斋集

    五十卷。清沈廷芳(1702-1772)撰。沈廷芳字畹叔,号椒园,仁和(今浙江杭州)人,终年七十一岁。乾隆元年(1736)以监生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累迁河南按察使。廷芳古文学于方

  • 尊颉堂帖

    四卷。清刘飞(生卒年不详)集,傅山书。刘飞,字雪崖。该帖未著摹刻年月,但据帖前张石舟之题跋,知其时代当在道光、咸丰间。该帖所选傅山书迹,篆隶真草皆有。包慎伯对此帖颇示不满,认为傅山书多缭绕、偏软之笔;

  • 白雪斋选订乐府吴骚合编

    四卷。明张楚叔(生卒年不详)、张旭初(生卒年不详)编选。张楚叔,名琦,号白雪斋主人,又号骚隐居士,武林(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张旭初为张楚叔之从弟,号半岭道人,又号岭樵。张楚叔藏书丰富,精通词曲,撰有《

  • 宁海将军固山贝子保越平闽实录

    一卷。作者不详。宁海将军固山贝子,即富喇塔。康熙十三年(1674),耿精忠在福建起兵响应吴三桂叛乱,康熙帝命富喇塔等率兵讨之。本书所记即富喇塔在温州与耿军作战及暂回处州之事,起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

  • 十三经注疏正字

    八十一卷。题为清沈廷芳(生卒年不详)撰。廷芳字椒园,一字畹叔,仁和(今浙江杭州市)人。乾隆元年由监生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山东按察使。此书实为与廷芳同时的浦镗撰而由廷芳刊行的。镗(生卒年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