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考工记辨证

考工记辨证

三卷。陈衍(1856-1937)撰。陈衍字叔伊,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著述甚多,辑有《福建通志》诸书。陈氏自序称:“窃谓郑君(玄)惟未精于算,故注《考工记》如轸与轐之类,间有误者。贾(公彦)疏又多失郑旨,郑误因以滋多。我(清)朝经师辈起,群然訾警之,然未之深思而遽不以为然,有不尽为高密诤臣者。”陈氏有感于此,乃作是书。书凡三卷,卷一自“坐而论道”至“龟蛇四游”,辨证二十二条;卷二自“筑氏为削”至“参分其羽,以设其刃”,辨证二十八条;卷三自“赢者”至“挚必中”,辨证二十余条。其中既有辨证郑注者,又有辨证贾疏者,更有辨证清儒诸家之说者。辨证郑注者,如“以其围之阞”一条,谓郑注“阞,三分之一”不如仍读如“祭”之“仂”,“丧用三年”之“阞”;辨证清儒诸家之说者,如“谓之牙围”一条,驳阮元《车制图解》,谓“(考工)记中言围而非圜者无数”,辨阮言“围者,皆指牙围言之”为误。又如“为皋鼓长寻有四尺”一条,驳程瑶田《考工创物小记》言“郑误以为鼖鼓亦三正”,谓“注中‘围与鼖鼓同以馨折为异’作一句读,非谓中围与鼖鼓同十六尺”,并驳程不得谓微磬非磬折。陈氏之说,偶有创解。如“軓前十尺”一条,谓“注实为軓字,不得的解”,引《诗·匏有苦叶》毛传,“由辀以上为軓”,谓“辀以上则是前轸,而非式前之板。”陈氏征引繁博,然引及俞樾《群经平议》,而不及孙诒让《周礼正义》,则不得其解。总之,此书申郑者多,而驳贾及清儒之说不少,考据亦有根底。有光绪间石遗室刊本、民国刊本。

猜你喜欢

  • 靖康要录

    十六卷。南宋汪藻(1079-1154)撰。藻字彦章,饶州德兴(今属江西)人。崇宁进士,曾任翰林学士,绍兴中曾历知湖、抚、徽、宣诸州。著有《浮溪集》、《浮溪词》、《靖康要录》等。该书又名《靖康诏旨》,为

  • 易引

    九卷。明方时化撰。时化字伯雨,安徽歙县人。万历二十二年(1594)举人,官至叙州府同知。方时化传其高祖方社昌之《易》学,著书六种,其子方庞汇辑合刊,该书就是其中的第一种。书共一百零一篇,前、后泛论易理

  • 金氏文集

    二卷。宋金君卿(约1064年前后在世)撰。金君卿,生卒年不详,字正叔,浮梁(今江西浮梁县)人。庆历进士。皇祐二年(1050),官秘书丞;五年,官太常博士。累知临川,权江西提刑。入为度支郎中。君卿曾读书

  • 增补七巧图完璧

    不分卷。清佚名撰。按其叙跋凡例,或署梅隐山人,或署片云居士冯氏。此书凡汇七巧图通别两种版式。成于嘉庆十九年(1814)四月、次年刊版得月斋,与桑下客之《七巧图合璧》相辅以行。此图原七百有余,除去前刻己

  • 周易郁溪记

    十四卷。清郁文初撰。郁文初号郁溪,蕲州人。官至肇庆府知府。此书为河间贾棠所刊。凡总论一卷,上下经九卷,《系辞上传》三卷,而《系辞下传》至《杂卦传》则都标为“卷下”以统之,不再分析卷目。此系编次者失误。

  • 书经注

    十二卷。宋金履祥(1232-1303年)撰。金履祥字吉夫,号次农,学者称其为仁山先生,兰溪(今属浙江省)人,宋、元之际学者。金氏为王柏弟子,宋亡后入元不仕,专事著述。他曾搜集旧说,折衷己意,撰《尚书表

  • 夏小正分笺

    四卷。清黄模(生卒年不详)撰。黄模字相圃,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是书前后无序跋。其征引成说凡四十余家,多不见于它书,或所引之书今日不传,或其仅据原稿,或与人同时切磋,皆未可知。如“初岁祭耒”下引洪震煊

  • 庐江县志

    十六卷。清吴宾彦修,王方岐纂。吴宾彦,字粲园,浙江钱塘人,康熙三十五年(1696)由经历荣任庐江县事。庐江古为庐子国,自隋大业中,始改为县。清属庐州府管辖。庐江志一修于明嘉靖二年,再修于嘉靖四十二年,

  • 成仁谱

    二十六卷。清盛敬(生卒年不详)编辑,赵兆熙、邵廷采编校。敬字寒谷,兆熙字心农,廷采字子显,皆江苏太仓人。该书专辑历代杀身成仁之士。卷二十至二十六专辑明万历辽事之变及明末死义之士。现有道光二十五年(18

  • 楚辞协韵

    十卷。附《读骚大旨》一卷。明屠本畯(详见《楚辞草木疏补》)撰。本书卷首有沈九畴序,黄姬小序。屠氏《读骚大旨》目录:卷一《离骚》,卷二《九歌》,卷三《天问》,卷四《九章》,卷五《远游》,卷六《卜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