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经词衍释

经词衍释

十卷 补遗 一卷。清吴昌莹(生卒年不详)撰。昌莹字华石,江西南丰(今广昌县)人,贡生。生平不详。同治丁卯年到广东,主讲同文馆的族兄吴子登出示稿本,嘱昌莹加以参论。其中有待释之词若干则,昌莹便肆力搜讨,终成本书。书中卷一前有按语,称:“王文简之《经传释词》,发先儒未发之覆,解后人不解之惑,传以诂经,诸子、《史》、《汉》并以诂传,疏通博赡,适当人心。虽然,其所略而不论,固犹多未易晓者。既续其援引所未详,又于其释之所未及而实为义所应有者,博稽而推广之;释之所可通而本义实别有在者,征引而并存之,命曰《经词衍释》。至所略而未释之词,则补遗于卷末。”本书卷一共十六字,卷二共十三字,卷三共二十二字,卷四共三十八字,卷五共三十九字,卷六共二十一字,卷七共十字,卷八共三十六字,卷九共三十七字,卷十共二十字、《补遗》共二十五字,全书合计二百七十七字。各卷字的排列秩序,完全依照王引之的《经传释词》。每一字先说明王引之之说共有几种意思,然后列入增释之词,条理极为清晰。所增衍各条都详赡广博,完全足以补充王引之《经传释词》之所未备。书前有何廷谦、张丙炎二序。最早版本为道光二十三年刊本,最善本为中华书局1956年本,《古书字义用法丛刊》也曾收录,又有民国上海古书流通处所影印清刻本。

猜你喜欢

  • 尔雅古义

    ①二卷。清钱坫撰。钱坫(1741或1744-1806)字献之,号十兰,又号篆秋,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清文字训诂学家。大昕之侄。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副贡生,入毕沅幕,后官陕西乾州州判。病归,

  • 吴氏遗著

    三种,五卷附录一卷。清吴凌云撰。吴凌云字得青,号客槎,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终身不入仕途。致力于音韵训诂文字之学。是书三种为《经说》三卷、《小学说》一卷、《广韵说》一卷。附录一卷为王宗涑撰。有道光

  • 丧服世行要记

    一卷。南齐王逡之撰,清马国翰辑。逡之生卒年不详,字宣约,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官至光禄大夫,加侍中。其事迹载入《南齐书·文学列传》,传称王俭撰《古今丧服集记》,逡之难俭十一条,更撰《世行》五卷

  • 易象授蒙

    一卷。清胡翔瀛撰。翔瀛字峄阳,山东即墨人。康熙时贡生。此书由作者自序,胡氏认为周易六十四卦皆与日常生活相关,是修己治人之道。此书是为家塾训蒙之书,仅取六十四象以示易学之门径,文中间或附有其于洛闽之地的

  • 船山诗草选

    六卷。清张问陶(1764-1814)撰。张问陶字仲冶,号船山,四川遂宁人。乾隆进士,授检讨,官莱州知府。主张诗歌应抒写性情,反对模拟。曾为袁枚所赞扬。作品多表现日常生活,情调流于伤感,并工书画。著有《

  • 胜饮编

    一卷。清郎廷极(1663-1715)撰。郎廷极字紫衡、又字紫垣,号北轩,汉军镶黄旗广宁(今辽宁北镇)人,是山东巡抚郎永清之子,自幼聪颖,十九岁时开始步入宦途,初任江苏江宁府同知,1705年授江西巡抚,

  • 读书偶然录

    十二卷。明末清初程正揆(生卒年不详)撰。正揆初名葵,字端伯,号鞠陵,又号青溪道人,孝感(今属湖北省)人,后寓江宁(今江苏南京)。明崇祯四年(1631年)进士,官尚宝司卿,入清官工部侍郎,与髡残友善。能

  • 篆韵

    五十卷。不著撰人名氏。其书每页右侧,印有“钦赐商河王勉学书楼之记”十一个篆字,上下与朱丝阑齐。《四库提要》云:“考《明史》诸王表,衡王祐楎之孙载塨于嘉靖三十五年(1556)袭封商河王。万历二十五年(1

  • 茶山集

    八卷。宋曾几(1084-1166)撰。曾几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赣县(今江西赣县)人。以兄弼恤恩授将仕郎,试吏部优等,赐上舍出身。提国子正,除校书郎。高宗时,历官江西、浙西提刑。忤秦桧罢职,寓居上饶茶

  • 周易本义正解

    二十二卷。清丁鼎时、吴瑞麟撰。丁氏字九畴,号柯亭,丹阳(今安徽当涂)人,廪贡生,著有《新硎骊珠集》等。吴氏字南驺,亦为丹阳人,诸生。此书由吴瑞麟自序,经考证系由吴氏一人所著,因其兼采丁氏之说,所以题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