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红薇翠竹词

红薇翠竹词

一卷。《仲轩词》一卷。清焦循(1763-1820)撰。焦循字理堂,一字里堂,晚号里堂老人。江都甘泉(今江苏扬州)人。嘉庆六年(1801)举人,应礼部试不第,即奉母家居,仕进之心日淡,从此潜心学术,筑雕菰楼。阮元督学山东、浙江时,曾入其幕为宾客,与李尚云、凌廷堪并称为“谈天三友”。焦循经学造诣颇深。对所有儒家经典,几乎都有研究,尤精于《易》,曾作《易通释》、《易图略》、《易章句》,总称《雕菰楼易学》。晚年又完成《孟子正义》三十卷。焦循认为治学不应强分汉宋,尤不可立考据之名。学宜随时而进,不宜泥古,所以他治学多能提出独到见解,很为学术界所重视。焦循还精通音韵、训诂、地理、医学、天文、历算等,以其博学多识,被阮元称为“通儒”。他对文学中的诗词、古文、时文、戏曲等都有自己的看法,对文学理论颇有贡献。亦工于诗。其诗往往有感而发,能积极表现现实。风格质朴,明白如话,简炼晓畅。徐世昌《晚晴簃诗汇》称:“里堂诗质而有味,一洗俗物,亦无轻生肤廓之习。”在经学家诗中,可谓别具一格。他也能文,工词。其文章论辩说理,清晰透彻,气势充沛。著作有《尚书补疏》、《毛诗补疏》、《论语补疏》、《雕菰楼集》二十四卷(共诗五卷、文十九卷)、《佚文》一卷、《红微翠竹词》一卷、《仲轩词》一卷、《雕菰楼词话》一卷、《剧说》、《花部农谭》等。红薇翠竹及仲轩,皆其半九书塾之亭轩。名曰仲轩者,取仲长统《乐志论》之旨。其词多滞而不活,质而不空。而红薇翠竹词,每首之后,往往详细注释。其述友朋事迹,尚可参考。至于字面典故,一注之,则殊不雅正。词本以措意运笔为难,不以用典与否而定其美恶。循以为详言出处,可以显其无一字无来源,而不知其于词有损而无益。据其所撰《里堂家训》卷下云:“古文之有四六,犹诗之有词也。词与四六之于诗古文,辟如婢妾之于夫人。有夫人不始有婢妾,而竟以婢作夫人不可也。”须知文体不同,各有本质,厚彼薄此,则昧于文学之变迁。观其所言,实未能深知词旨。循经学湛深,自有其传世之业,不必以词论之。有《传砚斋丛书》本。

猜你喜欢

  • 藏真律公帖

    一卷。唐释怀素书。怀素(725-785),字藏真,俗姓钱,长沙(今属湖南)人。怀素精勤书法,向以“狂草”闻名,所书为古今释僧书之冠,更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怀素好饮酒,常常乘兴运笔,飞动圆转,变化莫测,却

  • 忏摩录

    一卷,清彭兆荪(1768-1812)撰。彭兆荪字湘涵,又字甘亭,江苏镇洋(今江苏太仓)人。平生著述宏富,主要有《小谟觞馆诗集》八卷,《诗余》二卷,《潘润笔记》,已著录等。《忏摩录》为兆荪早期作品。姚椿

  • 陈布政行略

    一卷。清陈子辂撰。子辂,晚清人,生卒年及事迹未详。此书记其父陈嘉树事迹。嘉树字亭玉,江苏仪征人。道光二年(1822年)进士,历任编修、济东泰武临道、广东盐运使、按察使、布政使、山西按察使、布政使等官。

  • 说左

    一卷。清宋在诗撰。在诗字雅伯,号宜亭,晚号野柏老人,安邑(今山西运城)人。康熙辛丑(1721)进士,选庶吉士,改吏部主事,宜至鸿胪寺少卿。著作除《说左》外,尚有《读诗遵朱近思录》、《论语赘言》、《说孟

  • 铨部王先生集

    二卷。明王教撰。教字子修,号秋澄。淄川(今山东淄博)人。生卒年不详。隆庆五年(1571)进士。授户部主事,改考功,寻谢病归。后复起考功郎,迁文选司郎中。卒赠太常寺少卿,河南监察御史高举为之作传,载于本

  • 鸳湖求旧录

    四卷。清朱福清(生卒年未详)编辑。福清字仙槎,浙江嘉兴人。鸳湖即鸳鸯湖省称,在嘉兴南部。福清祖茂曙曾著《两京求旧录》,已佚。该书记道光、咸丰之后人事,以嘉兴、秀水二具为限,本籍他徙者,他籍侨寓者,亦收

  • 谪仙楼集

    三卷。明骆駸曾(约1613前后在世)编。骆駸曾字象先,浙江武康(今德清)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太平府西北二十五里采石江有牛渚矶,矶之东有谪仙楼,以李白得名。又有白

  • 读老子札记

    ① 一卷。附王注勘误 一卷。清陶鸿庆(1859-1918)撰。陶鸿庆,字石,又字秋农,号艮斋,江苏盐城人。光绪己卯年(1880)中乡试,后屡次应进士不第,便绝仕途之路,师承高邮王德清、俞樾之学。撰有《

  • 楚辞详解

    五卷。清奚禄诒(生卒年不详)撰。奚禄诒,字苏岭,一字克生,黄冈(今湖北黄冈)人。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累官常州府同知,有清名,博览群书,为文力摹西汉。曾修《黄州府志》。著有《知青堂集》、《楚辞详

  • 针灸大全

    十卷。明杨继洲(1522-1620)撰。又名《针灸大成》。杨继洲名济时,三衢(今浙江衢县)人。出身于世医家庭,祖父曾任太医院太医。杨氏少年时攻举子业,屡厄于有司,遂转而承继家业,于嘉靖年任侍医,隆庆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