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皇清经解续编

皇清经解续编

一千四百三十卷。清王先谦(1842-1918)编刊。先谦字益吾,号葵园,湖南长沙人,同治四年进士,历任编修、侍讲、侍读、国子监祭酒、江苏学政等官。所著有《东华续录》、《荀子集解》、《汉书补注》、《庄子集解》《后汉书集解》及《元史拾补》等书。此编首有先谦序,又有设局刊刻经解及经解刊成两奏,例仿阮元《皇清经解》。所收作者一百一十一人,书二百零九部。其中顾炎武、毛奇龄、万斯大、阎若璩、胡渭、江永、惠栋、庄存与、翟灏、相匡衷、任大椿、孔广森、刘台拱、王念孙、张惠言、刘逢禄、陈寿祺、焦循、江藩、宋翔凤、胡培翚、冯登府诸人所著书,已为阮氏《皇清经解》原刊及续刊所采,先谦则拾其所遗。原奏称“苏省尤人文荟萃之区,檄学官于儒门旧族留心搜访,时有采获”云云,但编中只张成孙《说文谐声谱》、柳兴恩《穀梁大义述》、成蓉镜《尚书历谱》、《禹贡班义述》等数种以稿本雕木,寥寥无几。按王氏续辑此编时,曾以目例与李慈铭相商。据《越缦堂日记》所举,茹敦和《周易二闾记》、《周易小义》,宋鉴《尚书考辨》,邵瑛《左传刘氏规杜持平》,雷鐏《古经服纬》,夏燮《五服释例》,雷学淇《介庵经说》,胡绍勋《四书拾遗》,王煦《小尔雅疏》、《说文五翼》,桂文灿《群经补正》等,今皆不见于此编。茹、邵二氏之书,别刊于《南菁丛书》中。李慈铭想要删除的有,洪北江《左传诂》,宋确山《周礼故书疏证》、《仪礼故书疏证》,邵位西《礼经通论》,戴子高《论语注》。今唯不见戴书,洪氏、宋氏、邵氏之书俱在。又李慈铭有《复陈蓉曙书》,与他商量此《经解续编》中当删去之书和变换书中次第等问题。只是不载原书,所以他所说的应该删去的书和该变换的次第,与今刊本是否相同,亦不得而知。由此也可断言,此编并不完全符合当时学者的意见。有光绪南菁书院刊本、上海书店1988年影印本。

猜你喜欢

  • 曹州志

    二十卷。清佟企圣修,苏毓眉等纂。佟企圣字敏若,奉天宁远州人,荫生出身,康熙九年(1670)任曹州知州。苏毓眉,邑人,举人出身。考曹州志,创修于明前守伍礼,再修于正德十年(1515)州守吴瓒,三修于万历

  • 石经考

    一卷(石经汇函本)。清顾炎武撰。宋王应麟《困学纪闻》称石经有七种:“汉熹平则蔡邕,魏正始则邯郸淳,晋裴颁,唐开成中唐玄度,后蜀孙逢吉等,本朝嘉祐中杨南仲等,中兴高庙御书。”其实,石经只有六种。关于晋石

  • 明史纪事本末补遗

    六卷,谷应泰著。谷应泰见《明史纪事本末》条,又有《明史纪事本末备遗》二册,内分“辽左兵端”、“熊王功罪”、“插汉寇边”、“毛帅东江”、“宁锦战守”、“东兵入□”六篇,着重叙述明清关系。后来,以此六篇关

  • 广蒙求

    三十七卷。明姚光祚(生卒年不详)撰。姚光禄字允昌。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万历十六年举人。官保定府同知。宋王逢原著有《十七史蒙求》十六卷。姚光禄因其内容尚不够详备,所以在其基础上增加新的内容。分为三十七

  • 情史

    二十四卷。全称《情史类略》,又名《情天宝鉴》,题“江南詹詹外史评辑”,实为冯梦龙(见《春秋衡库》)编撰。明代笔记小说集。《情史》顾名思义,是写人情的书,上起夏商周,下至明代,汇集了几千年奴隶社会、封建

  • 濂亭文集

    八卷。清张裕钊(1823-1894)撰。查燕绪编。张裕钊字濂卿,一字廉卿。湖北武昌人。道光二十六年(1846)举人,官至内阁中书,历主江宁、湖北、直隶、陕西各书院。善作散文,工古文,书法亦佳,讲学于武

  • 湛渊静语

    二卷。元白珽(1248-1328)撰。白珽字廷玉,号湛渊,晚号栖霞山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元人灭宋,以安丰县丞召之,拒不仕元,在家读书十七年。中年以后出游中原,至大都(今北京),以李衍荐受任为太平

  • 毛诗考证

    四卷。清庄述祖(1750-1816)撰。述祖字葆琛,江苏武进县人,清代学者。乾隆四十五年进士,官山东潍县知县,迁桃园同知,不满一月,以养亲乞归。自此,闭门著书,精研训诂及儒学,擅长考证,亦能诗。其著述

  • 唐子西文录

    一卷。旧本题宋强行父(1091-1157)辑。强行父,字幼安。余杭(浙江杭州)人。曾官睦州、宣州通判。本书所载三十五条,皆述所闻唐庚(字子西)论文之语。卷首有绍兴八年(1138)强行父自序称:“宣和元

  • 僧宝传

    全称《禅林僧宝传》三十二卷。宋代释惠洪(生卒年不详)撰。据有关文献记载,惠洪乃非平庸之辈。他虽然喜游公卿间,善诗交友,“于释门戒律实未精严”,“僧律多疏”,故世有多讽,有浪子和尚之称。但是,他却是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