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王氏经说

王氏经说

六卷。清王绍兰(详见《周人经说》)撰。本书卷一为《周礼》,卷二为《礼记》,卷三,卷四、卷五为《左传》,卷六为《公羊》、《穀梁》。其考订经义,颇多可取之处。如“共簠簋”一条,认为《毛传》据内因此簋圆簠方,《说文》据外所以簋方簠圆,这是因为所拓内外不同的缘故,并非方圆不同。“子羔之袭也玄冕”一条,郑注:“玄冕,大夫服。未闻子羔何为袭之”,绍兰认为《史说·卫世家》有:“仲由将入,遇子羔将出”,《集解》引贾逵说:“子羔,卫大夫高柴”,那么子羔曾为大夫,因此得袭玄冕。郑说“未闻”,大概是偶然未曾顾及。此说明确。“郑弃其师”一条,认为《经》上写郑明责文公,其师即文公之师,那么弃其师文公为首恶,因此称国以见义,左氏只说“郑人恶高克”,《穀梁传》称“恶其长”,也是责克之词。《公羊》微现其意,而说“恶其将”,仍与《左传》、《谷梁》相同,都不合乎《春秋》直书“郑”的本义。《郑风》清人叙说:“刺文公也”。诗人专刺文公,正与《春秋》责备文公用意相同。因为危国亡师,罪在高克,而进退高克不以礼,道其本,则在文公,所以说危国亡师之本。可见《诗》与《春秋》互为表里,其义较三传为长。这一见地中情合理。按刘向《说苑·君道篇》:“夫天之生人也,盖非以为君也;天之立君也,盖非以为位也。夫为人君行其私欲而不顾,是不承天意,忘其在位之所以宜事也。”因此,郑伯厌恶一人而兼弃其师,所以《春秋》有夷狄不君之词。子政是传《穀梁》学的人,这一定是《穀梁》学先师遗说,范宁《集解》失其要旨。至于辨析《公羊》“讥二名”一条,似乎尚未能领悟传意。李慈铭《越缦堂日记》称本书:“实事求是”,“于礼学尤所用心”。有潘氏功顺堂丛书本,丛书集成本(初编·总类)。

猜你喜欢

  • 周渔璜年谱

    一卷。清陈田(1852-1923)编。陈田字菘山,贵州贵阳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进士,官至给事中。谱主周起渭(1665-1714),字渔璜,一字桐野,贵州贵阳人,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进士

  • 芝坛史案

    五卷,清张鹏翼撰。张鹏翼,字蜚子,晚号警庵,连城(今福建连城县)人,贡生。出生于明末,在社会动荡不安中,他仍不废学业,锐志问学,自治严整,读《四书五经》,多有所获;其著作有《说略》、《理学入门》、《后

  • 诗疑义释

    二卷。清胡文英(详见《诗经逢原》)撰。此编首有文英序云:“诗义疑窦极多,集注每云未详,文英究心数十载,详考诸家,略有所得,恐至遗忘,聊录数则而成此书”。今考是书,虽云详考诸家而实未详,亦无所尊,而己见

  • 南朝史精语

    十卷。宋洪迈撰。该书摘录南朝宋、齐、梁、陈四史中古隽之语,谓之精语,次第成篇,计有《宋书》四卷、《齐书》三卷、《梁书》二卷、《陈书》一卷。该书有清浙江王启淑家藏本传世。

  • 锡金考乘

    十四卷,首一卷。清周有壬纂。周有任,字佩安,江苏无锡人。周氏自幼弃举业,汇笔游公卿间,数十年于邑中,文献掌故考求甚力,断碑只字靡不搜访。著有《锡山文钞》、《句吴金石记》、《名山祀典录》,纂有邑志多种。

  • 毛诗蒙求汇琐

    二卷。清代薛韬光撰。薛韬光字少文,江苏上海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是书自题云:“暇览经籍,有概于心,辄疏记之,或旁推交通之”,大旨补《毛诗蒙求窾启》所未备,亦有与《毛诗蒙求窾启》互参者。所引率传疏旧说

  • 愿为明镜室词稿

    二卷。清江顺怡(约1862年前后在世)撰。江顺怡字秋珊,自署愿为明镜室主人,安徽旌德人。顺怡尝撰《词学集成》,亦明于词之源流派别者。此集以流畅之笔,写抑郁之怀,然往往露而不蓄,意尽于辞。集中多追和饮水

  • 满洲资治通鉴纲目

    五十九卷。通鉴纲目前编,十八卷。通鉴纲目续编,二十七卷。康熙帝敕同儒臣共翻。汉字本有朱子撰《通鉴纲目》五十九卷;元金履祥作《前编》十八卷;又作外纪一卷,举要三卷;明商辂作《续编》二十七卷。陈仁锡集三书

  • 四书解尚书

    一卷。清范士增撰。此卷以《四书》来解释《尚书》,其间也多有贴切可取之处。比如《四书·大学》首章谈“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正与《尚书》开首“克明峻德”一节的意义相吻合。再如以“父

  • 发墨守评

    一卷。清刘逢禄(详见《尚书今古文集解》)撰。东汉著名今文经学家何休曾著《公羊墨守》、《左氏膏肓》、《穀梁废疾》三书,尊《公羊传》而排《左传》、《穀梁传》。著名古文经文家郑玄著《发墨守》、《箴膏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