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津逮秘书

津逮秘书

无卷数。明毛晋(1599-1659)编。毛晋,字子晋,号潜在。原名凤苞,字子久,常熟(今江苏常熟)人。毛晋世居虞山东湖,家富藏书,并建汲古阁以储之。毛晋又喜传刻古书,使之得以流布天下,为历来私家刻书最多者。并著有《毛诗陆疏广要》、《隐湖题跋》、《苏米志林》、《诗词杂俎》、《六十种曲》、《汲古阁书跋》等书。其所编丛书《津逮秘书》,分十五集,《四库全书总目·存目》中著录为收书一百三十九种,其中《金石录》和《墨池篇》有录无书,实一百三十七种。而据其它书记载,有说此书所收为一百四十四种,目录中亦无《金石录》、《墨池篇》二书;也有云此书所收实为一百四十种,内惟《金石录》、《墨池篇》未刻,故实有一百三十八种(王重民先生《中国善本书提要》)。书中有毛晋自序、胡震亨序。胡震亨曾据自家所藏古籍刻《秘册汇函》一书,结果书未成而毁于火。后胡震亨将残版赠予毛晋,毛晋合家藏旧籍,增为此编。“版心书名在鱼尾下,用宋本旧式者,皆震亨之旧,书名在鱼尾上而下刻汲古阁字者,皆晋所增。”书名“津逮”,取自《水经注·河水二》:“悬岩之中,多石室焉,室中若有积卷矣,而世士罕有津逮者,因谓之积书岩。”毛晋以此比喻为学的门径。书中多宋、元之作,偏重掌故琐记。以前各家丛书,如《百川学海》、《宝颜堂秘笈》,所收多删削不足之本,而此书所收,全帙较多,又因“晋家有藏书,又所与游者,多博雅之士,故较他家丛书,去取颇有条理。”第一集所收以《诗》为主,如《诗序辨说》、《诗传孔氏传》等,共八种。第二集则专收《易》类,如《京氏易传》、《苏氏易传》等,计十一种。第三集则以《通鉴》为主,收《通鉴地理通释》、《通鉴问疑》等六种。第四集专收佛学和数术类,共收《佛说四十二章经》、《数术记遗》等十八种。第五集专收诗话,计收《全唐诗话》、《六一诗话》等十一种。第六集书跋类,收《法书要录》、《广川书跋》等四种。第七集书画类,收有《图画见闻志》、《历代名画记》等十种。第八集收《诗品》、《诗品二十四则》等十二种。第九集收《酉阳杂俎》、《甘泽谣》等九种。第十集收《洛阳伽蓝记》、《东京梦华录》等十二种。第十一集收志怪类,计《搜神记》、《录异记》等六种。第十二、十三集专收题跋,共收有《东坡题跋》、《六一题跋》等二十种。第十四集收《乐府古题要解》、《绍兴内府古器评》等四种。第十五集杂说类,收《梦溪笔谈》、《湘山野录》等十种。有明崇祯中虞山毛氏汲古阁刊本,一百二十册,现收藏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另有民国十一年(1922)上海博古斋据明汲古阁本影印本。清朝人张海鹏又在此书基础上加以取舍,更名为《学津讨原》。

猜你喜欢

  • 孔子遗语

    一卷。不著编辑者姓名。此书汇集群书所引孔子之言。观其孔子卜得贲一条,自记云,已见《漆雕氏》,第与此少异。孔子曰:“吾志在《春秋》”一条,自记云,已刻再查。鲁哀公使人穿井一条,自记云,已见《集语》卷五。

  • 大金德运图说

    一卷。金尚书省臣汇集当时议论德运的案牍文件。据《金史》载,金初色尚白,章宗泰和二年(1202)十一月,更定德运为土,腊月辰诏告天下。至宣宗贞绣二年(1214)正月,宣宗命有司复议本朝德运。此书所载即其

  • 溪田文集

    十一卷。《补遗》一卷。明马理(1474-1555)撰。马理字伯循,(一作伯原)陕西三原人。正德时举进士。官至光禄卿。马理少从王恕游,务为笃实之学。著有《周易赞义》。此集共文六卷,诗五卷。补遗一卷,有文

  • 书诀

    一卷。不著撰人姓名。《明史·艺文志》亦未著录。按书中称其十世祖名稷,曾祖名庆,祖名耘,父名熙,则此书当为嘉靖间鄞人丰坊所作。其生平见《古易世学》。丰坊平生好作伪书,妄谬万端,一直为世人所诟詈。然其于书

  • 春秋世论

    五卷。清王夫之(详见《周易稗疏》)撰。该书对春秋时期合离之势、盛衰之迹进行评论,总结历史经验,往往有感而发。作者自序称该书“本王道之通塞,堙邪说之利害,旁引兵略,画地形,订国是”,实际上是借春秋史事,

  • 文子缵义

    见《通玄真经缵义》。

  • 明理

    五曰:五帝三王之于乐尽之矣。乱国之主,未尝知乐者,是常主也。夫有天赏得为主,而未尝得主之实,此之谓大悲。是正坐于夕室也,其所谓正,乃不正矣。凡生非一气之化也,长非一物之任也,成非一形之功也。故众正之所

  • 性理谱

    五卷。清代萧企昭撰。萧企昭字文超,汉阳(今属湖北)人,顺治贡生。尊尚朱熹学说,极力诋斥王守仁学说,著有《客窗随笔》、《暗修斋日记》、《杂笔》等。作者逝后,其兄萧广昭把他的著作汇成一集,定一总名即是《性

  • 慈溪县志

    五十六卷。清曹砺成修,杨泰淳、冯可镛纂。曹砺成曾任慈溪县知县。杨泰亨,翰林院检讨,慈溪县人,同治四年进士。冯可镛,慈溪县人,国子监学正衔拣选知县,咸丰元年举人。此志光绪十四年修,稿本。全书五十六卷。分

  • 兰亭八柱帖

    八卷。乾隆敕刻。乾隆四十五年(1781),敕刻“兰亭三种”及“兰亭诗”于八根石柱之上。其中第一卷为“虞世南摹兰亭”,第二卷为“褚遂良摹兰亭”,第三卷为“冯承素摹兰亭”,第四卷为“柳公权书兰亭诗”,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