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汪氏兵学三书

汪氏兵学三书

三卷。清汪宗沂辑。汪宗沂字仲伊,号弢庐处士,歙县(今属安徽)人。生卒年不详。光绪间举进士,官山西知县,加五品卿衔。汪氏精通礼经,洞悉乐吕。一生著述甚丰,有《周易学统》、《尚书今古文辑佚》、《管乐元音谱》、《诗说》、《孟子释疑》、《三湘兵法》等。《汪氏兵学三书》又名《三家兵法》,乃为汪氏辑佚的三部古兵书汇本,即《太公兵法逸文》一卷、《武侯八阵兵法辑略》一卷、《卫公兵法辑本》二卷。(附《考证》一卷)三书原本久佚,读者不得观其略。汪氏博采众书,于类书、政书中钩玄出来,注明出处,间加按语,使人略知原书旧貌,又颇便查检,其功至巨。汪氏所辑《太公兵法逸文》实兼《六韬》、《金匮》、《阴谋》三书。其书材料大致有《说苑》引《太公兵法》、《皇览》、《意林》引《金匮》、《阴谋》。唐人书引《六韬》佚文,宋代类书《太平御览》等引文。《武侯八阵兵法辑略》一卷,所辑材料出《水经注》、《环宇记》等地理书,《北堂书抄》、《太平御览》、《玉海》等类书。此外,从史书《晋书》、李注《文选》、杜佑《通典》、杜牧《孙子注》中辑录出许多诸葛亮的八阵图资料。后附《用阵杂录》十四则,为运用阵法的资料,是从史书上辑录出来的。《卫公兵法辑本》二卷,分三篇,一将务兵谋,二部伍营阵,三攻守战具。主要材料来源为《通典》、杜牧《孙子注》、《御览》、《武经总要》、《武编》诸书所引。后附《考证》一卷,考证李靖其人其事。此书的主要版本有清光绪二十年(1894)刊本,又有二十一年桐庐袁昶《渐西村舍汇刊》本,《丛书集成初编》亦收录此三书逸文辑本。

猜你喜欢

  • 玉堂嘉话

    八卷。元王恽(1227-1304)撰。王恽字仲谋,号秋涧,卫州汲县(今属河南)人。生平事迹详见《承华事略》。王恽中统二年(1261)任翰林修撰、知制诰、兼国史馆编修官,后调官晋府。至元十四年(1277

  • 使规

    一卷。明张洪(生卒年不详)撰。张洪,字宗海,常熟(今江苏省常熟市)人。明永乐四年(1406年)张洪以行人司行人奉使往谕缅甸,并著有《南夷书》,此书也是归时所作,采古人奉使事迹,勒为一编。共一卷,分为十

  • 家政法

    一卷。无名氏撰,清马国翰辑。《家政法》不见史书记载,惟有贾思勰《齐民要术》引用十一节,马国翰据此辑录成一卷,原书的面貌已不可见。马国翰所辑《家政法》,主要谈蔬菜的种植,家畜、家禽的饲养等大田作业以外的

  • 四部备要

    三百五十一种,一万一千三百零五卷。中华书局辑。该丛书选辑经史子集四部中重要和精粹著作,凡一般读者和专业研究人员所须的常用书大都收录,而且一些著作选用经清代学者整理的佳本。例如经部收有十三经古注、十三经

  • 蛮书

    十卷。樊绰撰。樊绰,生平不详,唐懿宗咸通三年(862)到安南(今越南河内),为安南经略使蔡袭幕僚。时值南诏第三次进攻安南,交趾一战,蔡袭全家和随从70余人战死,樊绰长男樊韬及家眷14人一并陷没。樊绰于

  • 产育宝庆方

    见《产育宝庆集》。

  • 笃志斋经解

    五卷。清张应誉撰。张应誉,字伊知,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县)人。贡生,生卒年不详。是书分《周易》三卷、《春秋》二卷,大都风格近于宋学,虽名义上探源于《唐正义》,然实则是折衷于程朱胡氏之学说,一些地方还采

  • 居学余情

    三卷。明陈中州(约1497年前后在世)撰。陈中州,字洛夫,初号太鹤山人,复自号亢惕子,青田人。宏治中由贡生官庐江县教谕。因久落拓不得志,乃佯狂恣肆,荡然于礼法之外。《居学余情》虽曰文集,实则游戏之文,

  • 渔父

    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奏曲未半,有渔父者下船而来,须眉交白,被发揄袂,行原以上,距陆而止,左手据膝,右手持颐以听,曲终而招子贡、子路。二人俱对。客指孔子曰:“彼何为

  • 庚辛唱合诗

    一卷。元缪思恭(约1352前后在世)等编。缪思恭字德谦,号菊坡。生卒年不详。吴县(今属江苏)人。至正间为嘉兴路同知。元末张士诚遣弟士德、士信来攻,思恭败之于杉青关。此编为思恭至正庚子(1360)、辛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