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本光岳英华
十五卷。明许中丽编。许中丽生平爵里未详。朱彝尊《明诗综》称明初操选政者有许中丽,则洪武中人。此书传本残缺,仅存七言律体一门。唐后即接以元明,不录宋金。《四库全书》列为存目。
十五卷。明许中丽编。许中丽生平爵里未详。朱彝尊《明诗综》称明初操选政者有许中丽,则洪武中人。此书传本残缺,仅存七言律体一门。唐后即接以元明,不录宋金。《四库全书》列为存目。
一卷。清许德瑗撰。许德瑗,生卒年不详,字素心,号竹轩,福建晋江人,许配何氏,夫亡守节,善绘画。此书刊刻年代不详。
十二卷。汉桓宽撰,生卒年不详。宽字次公,汝南(今河南汝南县)人。博通善文,致力于《公羊传》的研究。汉宣帝时被推举为郎(皇帝的侍从官),后曾任卢江太守丞。昭帝始元六年(前81)二月在汉朝京城长安召开的盐
十六卷。卢翰撰。卢翰字子羽,颍州(今安徽阜阳)人,明嘉靖甲午(1534年)举人,官衮州府推官,著有《易经中说》四十四卷、《签易》(又名《中庵签易》)一卷。该书有自序,称其因见家塾有《事亲》一书,因广而
十二卷。清方浚师(生卒年不详)撰。,方浚师字子严,咸丰举人,官至永定河道。此书杂记一些遗闻琐事,还有一些经史考证、诗文评论方面的内容。全书每卷有目次,记载较为杂乱,书中观点反对清代学者黄宗羲、阎若璩、
八十四卷。明谢铎(1435-1510)撰。谢铎,字呜治,号方石,太平(今浙江温岭)人,天顺八年(1464)进士,累官至礼部右侍郎、管祭酒事。著有《桃溪净稿》、《赤城论谏录》。此稿凡八十四卷。诗四十五卷
十二卷一百二十二回。明罗贯中(详见《三国演义》)撰。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叙述自隋公杨坚受周主禅即帝位建立隋朝(581年)至唐僖宗乾符五年(878年)之间二百九十多年的隋唐两朝历史故事。宋元以降演述隋唐故
一卷。清末刘光撰。刘光,湖北大冶人。刘氏此书,书首有光绪三十三年(1908)自序,称“观今所仿行东西各政,……无一不在是书(指《周官》一书)中。爰逐条对举,以见我中国圣人,早具先见之明,为先路之导。”
六卷。清汪喜荀撰。喜荀字孟慈,原名喜孙,嘉庆十二年(1807年)举人。官至河南怀庆府知府。喜荀高祖为镐京,曾祖良津,河南县志有传。祖父一元,曾旌表为孝子。父汪中,清史有传。喜荀称述先世懿德,编集名公先
法国人、天主教方济各会教士鲁不鲁乞(Guillaume de Rubruquis,约1215-1270,又译卢卜鲁克)的行记。1253年,鲁不鲁乞受法国国王派遣出使蒙古。是年底,他到达蒙哥汗冬季行宫,
三卷。撰人不详。陈振孙《书录解题》曾著录《续释常谈》二卷(当为二十卷),谓其书为龚颐正撰,又谓昔有《释常谈》一书,不著撰人名氏,今故以续称。据此可知,此书之作在龚颐正之前,当出自北宋人之手。此书卷首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