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楚辞约注

楚辞约注

一卷。清高秋月、曹同春(生卒年皆不详)撰。高秋月,字素蟾,金坛(今江苏金坛)人。著有《庄子释意》。曹同春,字孟序,亦金坛人。康熙年间例贡。《楚辞约注》乃曹同春依高秋月旧注,辨其音义而写成。卷首有曹氏康熙二十八年(1689)序。正文不分卷,仅收屈原作品。编次为:《离骚经》、《远游》、《九歌》、《天问》、《渔父》、《卜居》、《九章》、《大招》、《招魂》。二招系依黄文焕说,定为屈原作品,并申述理由。除《卜居》、《渔父》、《大招》外,每篇末皆有后记。《九章》以己意推定写作年代,并加以排序。此书突出特点是对屈原诗作写作年代论述较多,除《九歌》外,其余作品一一推定写作年代,颇有参考价值。对《天问》注释尤见功力,将170余问,归纳三大部分,对作品章法结构,有较详细论述,疏解文义也较通达。姜亮夫《楚辞书目五种》称赞说:“而《天问》为各家所不能言。学有根底,非泛泛著笔者可比”。此书注文主要依据王逸、朱熹、黄文焕三家之书,能删其繁芜,弃其凿说,依文立义,较明白易晓。但此书作品系年,仅以己意推测,根据不足,有失牵强。另外,学朱熹《楚辞集注》手法,对诗作一一以赋、比、兴加以点评,难以揭示《楚辞》艺术特征。版本有康熙二十八年(1689)《庄骚合刻》本,上海、浙江图书馆、福建师范大学藏。

猜你喜欢

  • 知非录

    一卷。清孔昭杰(1780-1852)自撰。昭杰原名昭辰,字汉瞻,号俊峰,山东曲阜人为孔子七十一代孙。嘉庆六年(1801年)举人,历任沧州批验大使、越支场大使、盐城县知县等官,以完漕迟延,得降级处分,遂

  • 潘丰豫庄本书

    见《丰豫庄本书》。

  • 团香吟

    一卷。清冯履莹撰。冯履莹,生卒年不详,字守璞,江苏南江(今上海)人,丁岵瞻之妻。清代诗人。此书与其姊冯履端《绣间草》合在一起刊刻而成的,名为《周浦二冯诗草》。书前有作者自己所作序言。共收诗二十七首。此

  • 五代诗话

    十二卷。清王士祯(1634-1711)撰。士祯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新城(今山东桓台)人。生平详见《唐诗三昧集》辞目是书原为清代王士祯编辑的十二卷秘本,“未及成书,不精不详”;后由郑

  • 大学稽中传

    三卷。明李经伦撰。李经伦事详《礼经类编》。此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共十章,一为“稽中”,二为“原明”,三为“稽圣经”,四为“原敬”,五为“慎致知之要”,六为“原内外动静之合一”,七为“原诚意”,八为

  • 九歌解

    一卷。清辛绍业(生卒年不详)撰。辛绍业,万载(今江西万载)人。此书版本有清嘉庆十八年(1801)笃庆堂刊《敬堂全集》本。

  • 易类

    《易》又称《周易》,是先秦的卜筮之书。《易》包括经和传两大部分,相传伏羲作八卦,文王重为六十四卦,并作卦辞,爻辞,是为《易》的经的部分,到战国时,出现《彖辞》、《象辞》、《系辞》、《文言》、《说卦》、

  • 全室外集

    九卷。《续集》一卷。明僧宗泐(1318-1391)撰。宗泐,字季潭,临海(今属浙江)人。洪武初,选拔修行高的和尚,宗泐居其首,命住天界寺。洪武十一年(1378),明太祖以佛书有遗佚,命其往西域求遗经,

  • 余师录

    四卷。宋王正德撰。王正德其字号、籍贯、仕履及生卒年已均不可考。著有《余师集》共四卷。书前有王正德自序,称成书于绍熙四年(1193)。书中辑前人评论诗文之语,上自北齐下迄于宋,然编次体例并不以时代为序。

  • 翁文端公行述

    一卷。清翁同书(1810-1865)等述。同书号和斋,江苏常熟人。道光二十年(1840)进士,官至安徽巡抚。此行述记其父翁心存(1791-1861)事迹。心存字二铭,道光二年(1822年)进士,官至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