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来凤县志

来凤县志

①十二卷,清林翼池修,蒲又洪纂。林翼池,字警斋,福建同安人,进士,官来凤知县。蒲又洪,字观斋,甘肃秦州人,增生,官来凤县丞。乾隆元年(1736)废散毛、大旺、卯峒、漫水、东流、蜡壁六土司为来凤县,属施南府。清以前无志乘,康熙五十九年(1720)卯峒安抚使向舜撰《卯峒安抚司志》六卷,今无传本。林翼池知县事,议修志乘。蒲又洪出其所纂稿本,重加搜辑,历数月而告竣。《来凤县志》传抄乾隆二十一年(1756)本。此志立纲分目,不知仿自何本,编辑次第,义例未明。建置所关甚大,乾隆元年(1736)改土归流,设县治于散毛司的桐子园,勘定城基。四年(1739)建知县训导等公署,定名街巷集场,建常平仓,社仓,典制所在,宜另立一门,此编附于疆域志。学校志中,学官、考棚、宾兴等均未列子目。军政志中,仅载营房、关隘、铺兵、津梁,而军制兵事未曾详列。食货志中,杂税、盐引、硝额也未采入。礼仪志后继以艺文,而选举、人物二志列于艺文之后,先后轻重未免失序。此志修时值来凤县建设未久,咨询不易。考证实难,只将采访所得草创成书,一县之事实借以流传,不得以志例绳之。② 三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李勖修,何远鉴等修。李勖,字南渠,山东诸城人,进士,官来凤知县。何远鉴,参见同治施南府志。县志创修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县令林翼池。嘉庆时,县人王煜纂志稿二十二卷,兵燹之后,颇多散失。李勖莅任,延何远鉴等重加搜辑。成书于同治四年(1865)。《来凤县志》同治四年刻本。共三十卷。首一卷。末一卷,分天文志、地舆志、建置志、典礼志、食货志、武备志、职官志、选举志、人物志、列女志、土司志、风俗志、物产志、艺文志、杂缀志。此志天文志,历考诸书之论翼轸,以正其失。林志载邑自春秋至唐,所录俱有所据,称宋属施南宣抚司,明初分置散毛、大旺诸司,则未详考其沿革,此志地舆志更正之。县自改设后,循良之吏不乏其人,因未经呈请咨题不能安其品目,此志职官志特编政绩类汇列。土司服属数百年,奉朝贡备征调,土官不载,建革难明,省志附藩封之后,府志列官师之末,此志特本其意作土司志。艺文志所载诗文皆有关一县山水人物、政治事迹,其无关者虽工不录。惟典史张宁惜春一律,府志采之,遵录于志篇。此志立纲分目,各以类从,无类可分者,编为杂缀志,附以集异、存疑、祥眚、掇拾四类。此志较林志详实。

猜你喜欢

  • 郁仪楼集

    五十四卷。明邹迪光(1550-1626)撰。邹迪光,字彦吉,号愚谷。无锡(今属江苏)人。万历二年(1574)进士,除工部主事,历员外郎,出为黄州知府,官至湖广提学副使。年四十即罢归,筑室惠山,多与文士

  • 古学考

    不分卷。廖平撰。《古学考》是作者将十四年所成的《辟刘编》改订而成的。卷首有廖平的《自记》。《自记》曰:“丙戌刊《今古学考》,求正师友。当时谨守汉法,中分二派。八年以来,历经通人指摘,不能自坚前说,谨次

  • 娄山易轮

    一卷。清范尔梅撰。此书亦系范氏《读书小记》之一,实为撮抄未定之书,因而与《易卦考》等书多有重复之处,宗旨亦大同小异。此书题曰易轮,盖取易道周转不息之意。书中最主要的是前四图:一曰小生生图,明先天易八卦

  • 蠖斋诗话

    二卷,清施闰章(1618-1683)撰。施闰章字尚白,号愚山,宣城(今安徽宣城)人。其生平详见《青原志》辞目。此集属于“偶然札记”(《四库全书总目》)之作,书中记载有关诗歌的九十二则随笔,往往由事及诗

  • 瘦碧词

    二卷。清郑文焯(1856-1918)撰。文焯字俊臣,号叔向、小坡,又号大鹤山人,山东高密人,近代词家。举人出身,官内阁中书,长于金石、书画、医学,兼通乐律。著有《大鹤山房全集》。他以“瘦碧”名其词,因

  • 乐类

    据《庄子·天运》篇,孔子所治六经有《乐经》。古文家认为《乐经》亡于秦皇焚书时。今文家则认为乐本无经,仅是附于《诗经》的乐谱,所以《汉书·艺文志》列乐类而不言经,下录《乐记》二十三篇,而于其它五经都注明

  • 汉魏石经残字校录

    (民国二十三年山东图书馆排印本)。屈万里撰。此书由山东图书馆所藏原石,以今隶传录而成。共一百二十五石。其中已见于上虞罗振玉集录的有十四石。此外皆三家集拓之本所未见。开封关葆谦《字谱》也未录。可与阿维越

  • 小学定律

    二卷。近代尹桐阳(其生平未详)撰。是编卷一论《说文》六书之原始、六书指事之定律、六书象形之定律、六书会意之定律、六书转注之定律、六书假借之定律、《尔雅》为转注书之说明,《说文》转注定律之推广及应用、《

  • 群经考略

    十五卷。姚永朴撰。此书是姚永朴为安徽高等学堂所编的课本。第一卷《通论》;第二至第三卷《周易》;第四至第五卷《尚书》;第六至第七卷《诗》;第八至第九卷《周礼》;第十卷《仪礼》;第十一至十二卷《礼记》;第

  • 南宫奏稿

    五卷。明夏言撰。夏言(1482——1548),字公谨,号桂洲,江西贵溪人。正德进士。嘉靖初年曾为谏官,禁勋戚请乞,奸人投献。嘉靖十五年(1536),以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不久成为内阁首辅,后遭严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