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木钟集

木钟集

十一卷。南宋陈埴(生卒年不详)撰。陈埴字器之,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少师事叶适,后从朱熹游学。嘉定进士,以通直郎致仕。晚年以讲学为业,从学者数百人,称“潜室先生”。著有《木钟集》、《禹贡辨》、《洪范解》等书。此书虽以“集”为名,实为作者语录。有《论语》一卷、《孟子》一卷、《六经总论》一卷、《周易》一卷、《尚书》一卷、《毛诗》一卷、《周礼》一卷、《礼记》一卷、《春秋》一卷、《近思杂问》一卷。《史》一卷。其说解《大学》、《中庸》列《礼记》之中,盖当时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虽然撰成,但犹为私家之书,尚未悬于国学,故仍从古本之例。《史》论仅涉及汉唐,是因伊洛之传不以史学为重,为偶然及之,并非专门论述。其体例为先设问,而后答之,故卷首自《序》称其取《礼》”善问者如攻坚木,善待问者如撞钟”义,因以“木钟”为书名。此书独守朱子之学,认为“理”或“天理”是宇宙的根本,天理流行发育万物,人得之而为人之性,物得之而为物之性。人性有“本然之性”和“气质之性”。孟了说的性善,是指人的“本然之性”,人性的至善是共有的,至善的性包括仁、义、礼、智。其中仁是总纲。仁是恻隐之心的根本,恻隐之心是仁的枝叫。人的善恶又受“气质之性”的影响,气有清浊之分。有的人清气多,有的人浊气多,所以有善恶之分。孟子只讲“本然之性”,不论“气质之性”;诸子不说“本然之性”,只论“气质之性”。所以程颢、程颐合而论之,其说既备其理又明义。因此,只有进行内省,人欲净尽,才能使天理流行。此书对汉唐时的历史事件多有评论,强调看史应当寻找“脉理”,不可只依据目下之说。如认为,汉初“任人不任法”,所以选举皆实意,唯贤是用。汉末“任法不任人”,所以选举用私意,弊端丛生。此书原本久佚,明弘治十四年(1501),温州知府邓淮始得旧本重刊。自第五卷至第十一卷,均题作“某卷下”,疑其或各佚其上半卷。但核其所列,则《尚书》始于二《典》,《诗》始于比、兴、赋,《春秋》即于“隐公元年”,《近思杂问》始于“理气”,《史》始于汉,皆不应尚有前文;唯有《周礼》不始于《天官》而始于《府史》,《礼记》不始于《曲礼》而始于《王制》,似有所佚。因此,今本尚可称完帙,仍不失为研究宋代儒学的重要文献。另有苏城汪氏元刻本,《四库全书》本,清温州刊本。

猜你喜欢

  • 庭帏杂录

    二卷。明袁衷(生卒年不详)撰。袁衷字秉忠,东莞(属广东省)人。正统进士,授户部主事。历悟州府知府,改平乐府、永州府,所至公正廉明,百姓蒙其惠。袁衷尤长于诗文。著有《庭帏杂录》、《竹庭稿》等。此书是袁衷

  • 读史■疑

    十卷。清张彦士撰。张彦士,字龙弼。定陶(今山东定陶)人,顺治初岁贡生。官为黄县训导。《读史疑》一书评论史事,始于上古,终至元朝,共有四百多条,多作韵语,书中大多仿史家之赞体,且体例繁杂,议论稍有保留,

  • 愙斋集古录

    二十六卷。释文剩稿一卷。清吴大澂编撰。吴大澂,详见《恒轩所见吉金录》条。该书为著录吴氏所辑铭文的拓本,但吴氏尚未成书,这是后人取以刊印的。所以与光绪二十二年(1896)自序十四卷之数不合,而且释文也不

  • 经玩

    二十卷。清沈淑(详见《周官翼疏》)编。此书录唐陆德明《经典释文》中异文异字、经传中文字互异及《春秋左传》中分国土、地名、职官、器物、宫室之类,又录注疏十三经琐语。检核之功颇为勤笃,却无所考证发明,甚至

  • 易引

    九卷。明方时化撰。时化字伯雨,安徽歙县人。万历二十二年(1594)举人,官至叙州府同知。方时化传其高祖方社昌之《易》学,著书六种,其子方庞汇辑合刊,该书就是其中的第一种。书共一百零一篇,前、后泛论易理

  • 山舟纫兰集

    二卷。清陈敬(生卒年不详)撰。陈敬,字端宁,号髻儒,江苏娄县(今上海松江)人,陈虞在之女,周忠忻之妻。清代文学家,诗人。幼即工诗词,兼工画花卉翎毛。在世二十六年。著有《绣余杂咏》、《名媛缓针》、《古今

  • 保昌县志

    十四卷,清陈志仪纂修。陈志仪(参见《顺德县志》),乾隆十八年(1753)县令。旧志例修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县令张进贤,析郡志为县志。六十一年(1722)县令续修,增补职官选举。乾隆十八(175

  • 湖北先正遗书

    七十二种,七百二十卷。民国卢靖(1856-1948)编。卢靖字勉之,号木斋,湖北沔阳人。光绪年间举人,官至直隶提学使。辛亥革命后在天津经营实业,并大量捐赠以振兴教育。著作有《割圆术辑要》、《万象一源演

  • 伤寒总病论

    六卷。宋庞安时(1042-?)撰。庞安时,字安常,蕲水(今湖北省浠水县)人,自幼随父学医,博览《素问》、《难经》、《灵枢经》、《甲乙经》等书,尤精于《伤寒论》。庞安时多才多艺,曾与苏轼、黄庭坚等著名文

  • 龙筋凤髓判

    四卷。唐张鷟(约660-741)撰。张鷟字文成,自号浮休子,深州陆泽(今河北深县)人。唐高宗调露年间考中进士。授歧王府参军,累官至学士,四门员外郎,终于龚州长史。其事迹载于两《唐书》其孙张荐传中。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