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曾子注释

曾子注释

四卷。清阮元(详见《车制图考》)撰。书首有跋,略言“元按《汉志》载《曾子》十八篇,此先秦古书,此第一本;阮孝绪《七录》,称《曾子》二卷,连目录三卷,为六朝以前旧本,此第二本;《新·旧唐书》皆作二卷,较《隋志》亡目录一卷,此第三本;晁公武据唐本十篇文盖与《大戴记》同,有题绍述本者,即樊宗师名,此所据唐本,为第四本……《崇文总目》、《通志略》、《文献通考》、《山堂考索》《宋史·艺文志》等书,皆载《曾子》二卷,盖同为一书,此第八本,惜皆失传,无从参校。今所据惟《大戴记》中十篇,其自旺晫以下,九家杂采他书,割裂原文为之,附录于后,不足数。今所注《曾子》,仍据北周卢仆射之书,博考群书,正其文字,参以诸家之说,择善而从,如有不同,即下己意,称名以别;至于文字异同,及训义所本,皆释之,以明从违之意。又尝博访友人,商榷疑义,说之善者,择而载之。”末题“嘉庆三年(1798)六月仪征阮元叙录于浙江之揅经室”。是书只据《大戴记》、《曾子》、《立事》至《天员》十篇阮元谓员古字,圆俗字,故改正卢文弨、戴震本,从程荣本),如卷一注言:“高似《孙子略》、王应麟《〈汉书·艺文考〉考证》并言‘《曾子》首篇作《修身》,与今异者,《大戴》篇目与古单行《曾子》本不同’,是宋季尚有《曾子》专本,与《大戴记》本同行。”是书中注释,皆由阮元择定,且有其个人之意见。如首篇“求其过”注云“卢仆射辨云:省其身”,此跋所谓“择善而从”者,又“言之必思复之”注云“卢仆射云: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元谓太叔文子曰君子之行,思其终也,思其复也。思复谓思覆行之,绝无偏敝”,此即跋中所谓“如有不同,即有己意,称名以别”者也;又“既习之患其不知”一节,释曰:“文曰一国,本魏征《群书治要》,引《曾子》作‘既习之,患,其不知也’,今从之《群书治要》;又作‘既能行之,患其不能以让也’,此唐初古本,今亦从之”,此即跋中所谓“文字异同,皆释之,以明从违之意”者也。是书每篇末皆列字数,如卷一载凡一千七百八十六字,卷十载凡五百八十八字(不备录各字数);并及旧校本字数及孔氏定本字数。阮元于是书中多有发明,如卷一“恶人之为不善而弗疾也”,释曰:“《后汉书·郭泰传》注:不仁之人,当以风化之,若疾之已甚,是益使为乱。案此有鉴汉末党祸,唐、宋、明之祸同之。”卷二“患者其孝之本与?”释曰:“孔子言忠恕违道不远,见《中庸》篇,《论语》一贯,门人不知所行为何道,故曾子曰忠恕而已。告子贡与告曾子非有二义,若以孔子之道,万殊皆本于一,曾子默悟而贯通之,此理实出于禅。训贯为行事者,《尔雅释诂》;贯,事也。《论语》仍旧贯,此义尤近”。按阮元此两节所释,一原汉唐宋明治乱之本,一免议儒教入禅之误惑,皆有深意。是书与王聘珍《大戴礼解诂》不同,于戴氏等校本及类书有拣择,皆于释曰下注明。阮元是书于研究曾子之学很有价值。是书有嘉庆三年(1798)扬州揅经室刊本,《文选楼丛书》本。

猜你喜欢

  • 魏秋浦行述

    一卷。清魏成宪(详见《仁庵自订年谱》)撰,记其父魏银河事迹。银河字星槎,号秋浦,浙江钱塘(今余杭)人。工诗。此书所记大都琐事。有嘉庆年间刊本。

  • 芝堂遗草

    七卷。明叶朝荣(约1581年前后在世)撰。叶朝荣,字良时,福建福清人。生卒不详。隆庆元年(1567)进士,官至养利知州。叶朝荣著有《诗经存固》。是集为其子大学士向高所刊。凡七卷,诗一卷,杂文六卷。其名

  • 居宅卫生论

    一卷。英国傅兰雅(详见《化学卫生论》)译。傅兰雅曾译《化学卫生论》,详论饮食卫生。此书则详论居宅卫生。傅兰雅取材于柯氏丛书,分六部分,分别论述屋内通风与生热各法、城内通水之法等内容,并附有六十五幅图。

  • 安东县志

    十五卷,首一卷。清金元烺修,吴昆田、鲁蕡纂。金元烺,浙江嘉善人。监生,清同治十三年(1874),知安东县事。吴昆田,生平见本书《光绪淮安府志》条目。鲁蕡,见本书《光绪清河县志》条目。此志凡十五卷。卷一

  • 稗乘

    四卷。不著编辑者名氏。万历四十六年(1618),孙幼安(生卒年不详)得其本,加以校正刊行。经后人考证,认为此书为明黄昌龄(生卒年不详)所编,黄昌龄生平事迹不详。此书分为四类,即史略类、训诂类、说家类、

  • 羽庭集

    六卷。元刘仁本(?-1367)撰。仁本字德元。黄岩(今属浙江)人,一作天台人。以进士乙科历官温州路总管、江浙行省左右司郎中。入方国珍幕中,参预谋议,然心向元。集中诸作大多感慨时事,眷怀王室,其从国珍,

  • 蒋鲂切韵

    一卷。唐蒋鲂撰,清顾震福辑。《日本现在书目》著录蒋鲂《切韵》五卷,其书久佚。《倭名类聚钞》引“岳,高山名也。”“汗,人身上热汁也。”“,在臂避弦具也。”“院,别宅也。”“瓦。烧泥为之,盖屋宇上,蓬莱子

  • 明经济名臣传

    四卷。明贺中男撰。中男,永新(今属湖南)人。生卒仕履均不详。该书主要记载有明一代诸名臣事迹。经济乃经邦济世之意。书中所录自洪武年间至万历年间,共收文臣五十五人,武将二十一人。据其子贺善来所撰体例称,该

  • 诗学识要

    五卷。清杨登训撰。登训字鉴泉,舂陵(今湖北枣阳市)人。生卒年不详。嘉庆、道光间,司铎麻阳,性耽吟咏,有诗集行于世。该书前有道光元年(1821)许邦光序,及登训自序,知其书乃司铎麻阳时所作。其书凡五卷,

  • 文雅社约

    一卷。附录 一卷。明沈鲤(1531-1615)撰。沈鲤字仲化,号龙江,归德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神宗为太子时,沈鲤为东宫讲官,甚蒙恩眷。即位后,进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