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诸传会通

春秋诸传会通

二十四卷。李廉(生卒不详)撰。李廉字行简,庐陵(今江西吉安市)人,元代经学家。李廉于元至正二年以《春秋》举于乡,进士及第后仍闭门著书,后官信丰令、遇寇乱而死。此书属集注汇编性质。《自序》云:“先《左氏》,事之案也;次《公》、《穀》,传经之始也;次杜氏、何氏、范氏三传,专门也;次义疏,释所疑也;总之以明胡氏,贵乎断也;陈(傅良)、张(洽)并列,择其长也。而又备采诸儒成说及诸传记,略加梳剔,于异同是非始末之际,每究心焉,谓之《春秋诸传会通》。”其书之体例,据其书卷首《凡例》云:“所编诸传,止以左氏、公羊氏、穀梁氏、胡氏、陈氏、张氏六家为主,盖六家皆全书故也。”“《左氏传》专用杜预注,《公羊传》专用何休注,《穀梁传》专用范宁注,及《正义》与《疏》,并不参用他说,庶不误引用。”又云:“程子及诸家说多附见‘谨案’之下,盖以无全传难并列也。”又云:“此经大概在属词此事,故于例之异同,事之首尾,或辞同而事异,或事同而辞异,皆通经提掇大意,使前后贯通。一事之疑,一字之异皆发明之,并用先儒议论。”此书之特点在融会贯通,其议论重在论史而较少空谈,多严正通达。明清诸儒较重此书,清代《钦定春秋传说汇纂》亦多采此书。初刻子至正九年(1349),此本今存。此外还有元至正十一年虞氏明复斋刻本、清《通志堂经解》本。

猜你喜欢

  • 竹岩先生文集

    十二卷。明柯潜(1423-1473)撰。柯潜,字孟时,号竹岩,福建莆田人。景泰二年(1451)进士。授修撰,官至少詹事兼翰林院学士,掌院士,教习庶吉士,李东阳皆是受业者。事迹具详《明史》本传。著有《竹

  • 西涧草堂集

    四卷。清阎循观(1724年-1768年)撰。阎循观字伊高,一字怀廷,昌乐(今山东昌乐)人。乾隆三十一年(1766)进士,授吏部考功司主事。循观省身克己,刻苦自立。著有《名人小传》、《见闻随笔》、《毛诗

  • 周氏遗芳集

    五卷。明周沈珂及其子周之翰编。沈珂见《周元公集》条,之翰生卒仕履不详。该书主要记教宋代思想家周敦颐后人事迹著述。先是,周敦颐十七世孙周兴爵曾辑有《遗芳集》,收录周敦颐四世孙周兴裔以后的历代褒崇、诏谕及

  • 六宜楼吟草

    一卷。清姚其慎撰。姚其慎,生卒年不详,字忆仙,江苏南汇(今上海)人,举人方正李帮黻之继妻。清代诗人。此书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刊入周浦《南荫堂姚氏丛刊》初编里。书后附有萧穆所作跋语。另有民国二十九

  • 紫琅玕院遗稿

    一卷。清曾纪燿撰。曾纪燿生卒年不详,湖南湘乡人。曾国藩之女,部郎陈松生之妻。此书前有其兄曾纪泽所作序言。有光绪七年(1881)刊本和宣统元年(1909)排印本。又载在“扬子江小报”第五期。

  • 仪礼古文今文考

    一卷。清程际盛撰。际盛原名炎,字焕若,号东冶,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不详。乾隆进士,历官内阁中书,监察御史。初学诗于沈德潜。奉职三十余年,退而闭门专治经学,亦通音韵训诂。著有《骈字分笺》、《续方

  • 业儒臆说

    一卷。清代陶圻撰。陶圻字甸方,秀水(今浙江嘉兴附近)人。此书是作者关于“为学”、“仁”等儒家学说的论述之作,涉及儒家学说的许多方面,全书反对王守仁学说。有《学海类编》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 九经通假字考

    七卷。清钱坫(详见《十经文字通正书》)撰。本书无序跋,是钱坫所著《十经文字通正书》的未定稿。存留一至七卷,起于一部,终于帛部。只有《十经文字通正书》的一半篇幅。分部与《十经文字通正书》颇有出入,而各部

  • 读史提要录

    十二卷,清夏之蓉撰。夏之蓉字芙裳,号醴谷,高邮(今属江苏高邮县)人。雍正进士,乾隆初年举荐博学鸿词科,授为检讨,曾经主持福建科举考试,督学广东和湖南,以古文之学校士,录其尤者为《汲古编》。辞官归家后主

  • 宋景文公笔记

    见《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