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本义

春秋本义

① 三十卷。程端学(1280-1336)撰。程端学字时叔,号积斋,庆元(今属浙江)人,元代著名经学家。元英宗至治进士,官国子助教。动有师法,刚严方正,学者惮之,迁太常博士,翰林国史院编修官。以通《春秋》著称。其平生著述,除此书外,还有《春秋或问》、《春秋三传辩疑》、《积斋集》等书。此书作于其任国子助教期间,采录自三传以下共一百七十六家《春秋》学著作或论述,引征十分宏富。其大旨主《穀梁》“常事不书”和孙复“有贬无褒之义,故其征引,大抵皆孙复以后之说。其《自序》云:“孔子何为修《春秋》?明礼义,正名分、辩王伯、定中外,防微慎始、断疑诛意。其书皆天下国家之事,其要使人克己复礼而已。”“故《春秋》不书常事,属辞比事,使人自见其义而已。……若邵子谓录实事而善恶形于其中,朱子谓直书其事而善恶自见者,盖有以识夫笔削之意。若董子谓‘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者,又此经之大旨也。三传之作固不可谓无补于经也,然而攻其细而捐其大,泥一字而遗一事之义,以日月爵氏名字为褒贬,以抑扬予夺诛赏为大用,执彼以例此,持此以方彼,少不合则辗转生意、穿凿附会。何、范、杜氏又从而附益之,圣人经世之志泯矣。后此诸儒虽多训释,大凡不出三家之绪,积习生常,同然一辞,使圣人明白正大之经反若晦昧谲怪之说,可叹也!幸而啖叔佐、赵伯循、陆伯冲、孙大山、刘原父、叶石林、陈岳氏者出,而有以辩三传之非。至其所自为说,又不免褒贬凡例之敝。复得吕居仁、郑夹漈、吕朴乡、李秀岩、戴岷隐、赵木讷、黄东发、赵浚南诸儒,杰然欲扫陋习,而未暇致详也。端学之愚,病此久矣。窃尝采诸传之合于经者曰‘本义’,而闻附己意于其末,复作‘辩疑’以订三传之疑似,作‘或问’以校诸儒之异同,廿年始就。”程氏之说经,事事以求其所以贬,固多臆说妄断。如“纪履谕来逆女”、“伯姬归于齐”,此直书其事,《公》、《穀》亦不言有何褒贬。而程氏则认为履谕为命卿,此为“非命卿”。凡《左传》与经不合,程氏即疑之云“未知信否”?然此书所采引一百七十六家,其中百分之八十已佚,皆赖此书而可略见梗概,亦其一功。此书卷首有《春秋纲领》、《春秋通论》、《春秋本义问答》三篇。《纲领》引诸儒之说《春秋》精要之语而录之;《通论》言《春秋》之大义及此书之宗旨;《问答》则以对话形式阐述“《春秋》本义”。现存元至正渐东官刻本、清《通志堂经解》本。② 十卷。清顾朱撰。顾朱,御儿(在今浙江桐乡)人。该书研究《春秋》,不主一家之说,综合三传及先儒之言,并断以己意,力图阐发孔子修《春秋》的“本义”。书中注重对《春秋》经文的“微言大义”的阐发。有清康熙庚寅(1710年)刊本。③ 十二卷。清吕公滋撰。公滋,新安(今河南新安)人。该书是作者研究《春秋》之作。他鉴于前人治《春秋》往往轻经重传、弃经从传,渐乖《春秋》的本义,于是撰成该书。大体上以经为主,综合三传及诸儒之说,加以折衷。该书有清乾隆辛亥(1791)冬望柏堂刊本。④ 十二卷。清吴楫撰。吴楫字川南,江浦(今江苏江浦)人。著有《秋艇集》、《桐窗读书记》、《古文发源》、《谈艺录》、《毛诗砭愚》、《秋艇杂俎》等。该书以经证经,认为左丘明受经于孔子,《春秋》是圣人的微言,《左传》则阐发圣人的微言。因此,该书利用《左传》以阐发《春秋》的本义,对杜预《春秋经传集解》有所匡正。该书长于议论,推尊《左传》,立论比较平允。有民国四年(1915)印《金陵丛书》乙集本。

猜你喜欢

  • 盐邑志林

    六十二卷。明樊维城(生卒年不详)撰。樊维城,字亢宗,黄冈(今湖北黄冈)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除海盐县知县,迁礼部主事。天启七年(1627)坐事谪上林苑典簿。崇祯帝即位后,上书清治阉党余孽罪

  • 圭美堂集

    二十六卷。清徐用锡(1657-?)撰。徐用锡,江苏宿迁人,字坛长,号昼堂(一作画堂)。康熙四十八年(1709)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不久告老归里。其学以李光地为宗。本集有诗十卷,文十六卷。是其族子徐铎和

  • 老圃集

    二卷。宋洪刍(约1109年前后在世)撰。洪刍,字驹父,南昌(今江苏南昌县)人,生卒年不详。绍圣元年(1094),进士。靖康中,官至谏议大夫,后谪沙门岛而卒。与兄朋、弟炎、羽俱有才名,世称“四洪”。刍尤

  • 校正四书释地

    八卷。清阎若璩(1636-1704)撰,顾问重编。若璩字百诗,号潜邱,江苏淮安人。清经学家,著有《古文尚书疏证》等。问字备堂,江苏高邮人。官河南知县。若璩原书未加编次,顾问为之重为编定。分为三类,地理

  • 地学浅释

    三十八卷。英国雷侠儿(?-1875)撰。美国玛高温(详见《金石识别》)、华衡芳(详见《代数术》)译。雷侠儿为英国地质学家,以主张“今因说”而著名于当时,撰有《地质学》等著作多部。《地学浅释》为玛高温口

  • 尚书句解

    十三卷。元朱祖义(生卒年不详)撰。祖义字子由,江西庐陵(今吉安县)人。仕履及事迹均不详。祖义于六经都有句解,均已亡佚。元代科举考试,《尚书》用古注疏与蔡沈《书集传》,蔡《传》简易,古注疏繁难,其后蔡《

  • 赤城论谏录

    十卷。明谢铎、黄孔昭同编。谢铎,字鸣治,天顺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兼国子监祭酒,谥文肃。黄孔昭字世显,天顺进士,官至工部侍郎,谥文毅,事迹见于《明史》本传。谢铎、黄孔昭皆为天台(今属浙江天台县)人。《赤城

  • 松亭行记

    二卷。清高士奇(详见《春秋地名考》)撰。康熙二十年(1681)二月,康熙帝奉祖母太皇太后行幸温泉。四月,出喜峰口。高士奇皆扈从。本书即记述沿途山川风景,并附载士奇所作诗文。士奇以喜峰口为古松亭关,故以

  • 且亭诗集

    清杨思圣(1618-1661)撰。杨思圣,字犹龙,号雪樵。直隶钜鹿(今河北巨鹿)人。顺治三年(1646)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四川布政史。平生不慕名利,为官廉洁清正,颇得民心。常与申涵光、殷岳唱和,

  • 金屋梦

    见《续金瓶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