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左传类解

春秋左传类解

二十卷。明刘绩(详见《三礼图》条)撰。刘绩字用熙,号芦泉,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弘治时进十,官至镇江知府所著除本书外,还有《三礼图》、《六乐说》、《管子补注》等行于世。朱彝尊《经义考》著录刘绩所撰《春秋左传类解》二十卷,即此本。其书分为二十二类:周、鲁、宋、杞、陈、滕、薛、齐、纪、莒、晋、虢、虞、秦、郑、许、卫、曹、蔡、吴、越、楚,而以邾、小邾附于鲁,邢附于卫。卷首有凡例、八风图、躔度分野图、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地谱、世系。以分国为纲,以年为纬,从经传子史中撮录其兴亡大略为之叙,而将经传中所载各国事类分国列入。在《春秋》经文及《左传》之后,有时也附以《公羊》《穀梁》二传之文。对经传词旨不畅的地方,则采用先儒的议论为之解说。《春秋》本来是古代史书,很多学者迷于一字褒贬之说,惟以日月名字人爵等为褒贬,而不满《左传》,认为对经义毫无发明。刘绩此书不承陋袭故,力扫先儒拘例之失,专以释事为主,又不尽废其义,有功于《左传》学。而且《春秋》经传合诸国史事于一编,读者往往有纷繁错综、难以理顺之感,刘绩将它分国进行类编整理,对学者掌握春秋诸国史事很有帮助。此书有明嘉靖七年(1528)刻本。

猜你喜欢

  • 酃县志

    二十卷,首一卷。树馨、唐荣邦修,周作翰等纂。郭树馨,山西宁乡人,曾任酃县知县。周作翰,邑人,曾任武冈州学正。《酃县志》同治十二年(1873)刻本,此志搜采颇富,叙述亦简明扼要。各门小叙,文词雅洁,不失

  • 溯洄集

    十卷。清魏裔介(1616-1686)撰。魏裔介字石生,号贞庵,一号昆林,直隶柏乡(今唐山一带)人。顺治三年(1646)进士,由庶吉士授工部给事中、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太子太保。自入谏垣,前后上百余

  • 阴符经太无传

    见张果《黄帝阴符经注》。

  • 明遗民录

    ①四卷。清黄容(生卒年不详)撰,别署圭庵居士,江苏吴江人。该书记明季砥节诸人,表其生平,各为之传,共得五百余人。仿《宋遗民录》例,分已仕未仕两类,末附方外僧人。记载颇简略,前有自序凡例。现有日本东洋文

  • 吴中往哲记

    一卷。续吴中往哲记 一卷。续吴中往哲记补遗 一卷。《吴中往哲记》明杨循吉(1456~1544)撰。“续记”和“补遗”黄鲁曾(1487~1561)撰。杨循吉,字君谦,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明成化年间

  • 周礼说

    五卷。宋黄度(1138-1200)撰。黄度另有《尚书说》七卷,已著录。此书久无传本,清道光中,拔贡陈金鉴据宋王与之《周礼订义》、陈友仁《周礼集说》,明柯尚迁《周礼全经释原》、王志长《周礼注疏删异》及清

  • 伤寒补亡论

    二十卷。宋郭雍(1095?-1187)撰。郭雍,字子和,号白云先生,洛阳(今属河南省)人,后隐居峡州(今湖北宜昌市东南)。作者早年业儒学,后潜心医学,另著有《郭氏传家易说》。此书为作者研究伤寒学成果,

  • 诗话类编

    三十二卷。明王昌会撰。王昌会,字嘉侯,上海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是编采摘诸家诗话,参以小说,合成一书。议论则不著其姓名,事实则不著其时代。又并不著出自何书。糅杂割裂,茫无体例,亦博而不精之学。《四库

  • 周易参同契释疑

    见《周易参同契发挥》附。

  • 礼书

    一百五十卷。宋陈祥道(1053-1093)撰。祥道字用之,福建福州人。治平进士,除馆阁校勘,后官太常博士,赐绯衣,止于宣义郎。著有《论语全解》等。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此书成于元祐年间,并表上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