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卷。清张烈(1622-1685)撰。张烈字武承,顺天大兴(今北京大兴)人。康熙九年(1670)进士。授内阁中书。十八年(1679)召试博学鸿词,改为翰林院编修,预修《明史》,历任左春坊左赞善。有《史
二卷。清刘云份撰。刘云份,里籍、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是集为唐代女诗人诗选。凡二卷。《四库全书总目》误记为“国朝费密编”,孔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已予指正。据卷前刘云份所撰《叙》称,他遍阅晚唐诗人诸
二卷。清王文源撰。文源字梦圃,丹徒(今江苏丹徒)人,乾隆四十四年己亥(1779年)恩科孝廉。性耽《左传》,尤工小楷。著有《春秋列国辑略》及《春秋世族辑略》。该书作成于乾隆四十五年庚子(1780),未及
八卷。未著撰书人姓名。《宋史·艺文志》不载此书,诸家书目也未著录,只有《文渊阁书目》里有记载,但世无传本,仅见于《永乐大典》中。此书收录碑刻,上自周秦,下到五代。根据书中写有宣和、靖康年号,可知为南宋
六卷。明韩经撰。韩经,字本常,号恒轩,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生卒年不详)。宋太尉韩琦之12世孙。经以行谊称于乡里,朝廷屡征不出仕,惟家居教授课徒至终。著有《恒轩集》。此集为其子韩阳所编。凡六卷,古
一卷。晋李轨(?-619)撰,清马国翰辑佚。李轨有《周易音》,已著录。李氏《周礼音》既有古音,亦有转音,除为郑(玄)注作音外,亦为杜子春、二郑作音。作古音者,如《春官·序官》“乃立春官宗伯”,先郑注,
二卷。清汪楫撰。汪楫(1636-1699)字舟次,号悔斋。江苏江都(今扬州)人,原籍安徽休宁。康熙己未(1679)应试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与修《明史》。又充册封琉球正使。后出知河南府,迁福建布政
十二卷。明徐熥(约1602前后在世)编。徐熥字惟和,号幔亭。闽县(今福建福州)人。生卒年均不详。万历十六年(1588)举人,屡试不第。著有《幔亭诗集》等。是编辑福州一府之诗。其曰晋安,因福州在晋时为晋
四种,十二卷。清魏锡曾撰。魏锡曾字稼孙,仁和(今属浙江省杭州市)人。清同治年间贡生,曾任福建盐使。全集四种有《续语堂碑录》不分卷(九册)、《续语堂题跋》一卷、《续语堂诗存》一卷、《续语堂文存》一卷。《
① 三十八卷。清张甄陶撰。甄陶字希周,福建闽县(今福建福州)人。是书首有蒋士铨、郑大进序,又有甄陶自序及凡例。是书遵守朱子集注,专以阐发注中所涵之奥,与注外未尽之词。因朱注明白易晓处,尽人皆知,故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