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易汉学考

易汉学考

二卷。清吴翊寅撰。吴翊寅,阳湖人。生平深于易学。著作除本书外,还有《易彖传大义述》二卷、《易爻例》一卷、《易汉学师承表》一卷。清代惠栋曾撰《易汉学》八卷,考辨孟喜、虞翻、京房、郑玄、荀爽五家易说,为时人宗仰,此书即仿《易汉学》体例,将西汉易学分为四派:即周、服等代表的训故举大义派;孟、京代表的阴阳灾变派;施、孟、梁、丘、京代表的章句师说派;费、高为代表的彖象释经派,并叙述了各派在东汉时期的变化和发展。其次又考孟氏、京氏、郑氏、荀氏、虞氏五家易学,对惠栋之说进行匡正。后附《易纬考》一卷,计二篇。辨别两汉易学流别、义训得失者一卷,计七篇,即“重卦考”“三易考”、“名义考”、“消息考”、“之变考”、“元享利贞考”、“七八九六考”。有广雅书局本。

猜你喜欢

  • 意林

    五卷。唐马总(生卒年不详)所撰。马总字会元,陕西扶风人。他一生著述颇多,曾有《通纪》七卷、《意林》五卷、《年历》《奏议》等百余卷。梁朝时,庾仲容博采周、秦以来诸家杂记约一百七家,摘其要语为三十卷,名曰

  • 礼记卢氏注

    一卷。汉卢植撰,清马国翰辑。此书中如《檀弓》子游趋而就客位注,应当附属后文夫入门右下,《月令》止狱讼注,乃趣刑狱毋留有罪注。《文王世子》小乐正学于大胥赞之注、胥鼓南注,应当并入《王制》。《玉藻》于大夫

  • 龙洲词

    一卷。宋刘过(1154-1206)撰。刘过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太和(今安徽泰和)人,一说庐陵(今江西吉水)人,光宗、宁宗时,以诗游谒江湖间。与辛弃疾交游甚密,韩侂胄派他出使金,因泄密被逐,遂以贫困终生

  • 浮石禅师语录

    十卷。清代释通贤(生卒不详)撰。通贤,俗姓赵,字浮石,当湖(今地不详)人。生有奇特禀性,厌烦薰腥。稍长萌发出家之念,十九岁在越南削发出家,归回故里后,因其父母以独生子苦留,稍又蓄发。后转投佛门,于武原

  • 唐词纪

    十六卷。明董逢元撰。董逢元字善长,江苏常州人,生卒年不详。本书共十六卷,成书于万历二十二年(1594)。虽以唐词为名,而五代十国之作占十分之七。因时代既近,末派相沿,往往皆唐之旧人,无法截然分断。本书

  • 昌化县志

    十八卷,首一卷。民国陈培珽、曾国霖等修,许昌言等纂。曾国霖曾任民国昌化县知县,昌化志自明嘉靖至清道光年间七修,此志为八修。其上距道光于尚龄志又九十余年。这期间,时代之变易,人材之继起,事物之变幻,年远

  • 鼠璞

    一卷。又名《戴氏鼠璞》。南宋戴埴(生卒年不详)撰。戴埴字仲培,桃源(今湖南桃源)人。生平事迹不详。书中“楮券源流”一条,历陈庆元(1195-1200)、开禧(1205-1207)、嘉定(1208-12

  • 彬雅

    八卷。清墨庄撰。墨庄生平不详。是书虽以“雅”名,实非雅体,以偏旁笔画多寡分部,似乎文字书,原名《字林》,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刊。后刊入《益雅堂丛书》内,题名《彬雅》。

  • 圣学嫡派

    四卷。明过庭训撰。庭训字成山,平湖(今属浙江)人。生卒不详。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官至福建按察使。该书主要记叙历代儒者事迹,上起汉董仲舒、下至明罗洪先,共三十六人。各人略录其言行,然大抵抄录他

  • 轮舆私笺

    二卷。清郑珍(1806-1864)撰。郑珍字子尹,晚号柴翁,遵义(今属贵州)人,官至荔波县训导。著有《说文逸字》、《说文新附考》、《汗简笺正》、《论语三十七家辑注》、《郑学录》等书。事迹具《清史稿》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