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易学四同

易学四同

八卷。别录四卷。明季本(1485-1563)撰。季本字明德,号彭山,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官至长沙府知府。该书以“四同”为名,大概是因为朱熹《本义》首列九图,说有天地自然之易,有伏羲之易,有文王之易,有孔子之易,四者不同,而季本很不赞同朱说,故以“四同”标目,含针锋相对之意。季书大旨在于发明杨简之易,宗主心学,所以不免堕于虚渺。又承欧阳修之说,认为《系辞》是讲师所传,并非孔子所作,因而肆意割裂经文。如《系辞上传》第八章“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至赜”至“拟议以成其变化”九十五字,季说前五十六字重出,后三十五字应并于第十二章。又如《下传》“夫乾,确然示人易矣”三节,季分之为二章,又以“天地之大德曰生”一节合第十章“将叛者其辞惭”为第三章。凡此等等,大都依据吴澄所定之本而加改窜。吴澄治《易》说多可取,虽乱改经文,总体上可算是瑕瑜并存,功过两当。而季本说理不及吴澄,却效法他乱改经文,这又在吴澄之下了。他的《别录》包括《图文余辨》二卷和《蓍法别传》二卷。前者分内外篇,内篇辨朱子九图之误,论证后天图非文王所作,这是对的。至于说先天圆图也有可疑,则仍拘限图中,不敢断然确定。外篇杂论术数之数,涉及《皇极经世》、《易林》、《京房易传》、《火珠林》、《太玄》、《潜虚》、《洪范》、《九九数》、《参同契》,甚至对梅花数也有辨诘,稍嫌泛滥。《蓍法别传》也分内、外篇,据自序云:“发明蓍法本旨者,定为占辨、占例、占断,合卜筮论为内篇;若象占取应于易词之中,物类增分于易象之外,及以己意断占有验而非出于易理之自然者,为外篇。”《浙江采集遗书总录》载《易学四同》八卷刊本,又《图文余辨》二卷,《蓍法别传》二卷,皆刊本,“以上二种总名《易学四同别录》,与前书统为一编”。该本为原刊全帙,与季本《自序》所云相合。今北京大学藏有明嘉靖四十年刻本《易学四同》八卷,也是原刊本,不过《别录》已佚。《明志》、《经义考》载《别录》各一卷,当误。

猜你喜欢

  • 凤凰厅志

    二十卷,首一卷,清黄应培修,孙均铨、黄元复纂。黄应培,字竹庵,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举人,道光元年(1821)任凤凰厅同知。孙均铨,字秋崖,辰谷人,进士,曾任永顺府学教授。黄元复,字柳桥,浙江仁和

  • 沈氏学韬

    十六卷。明沈尧中(生卒年不详)撰。沈尧中,字执甫,嘉兴(今浙江省嘉兴市)人。明万历八年(1580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此书共十六卷,沈尧中在自序中说:为纲二十有四,为目三百五十有八,皆宇宙内鸿钜之事

  • 独学庐初稿

    十三卷。《二稿》十一卷。《三稿》十一卷。《四稿》九卷。《五稿》二卷。清石韫玉(1756-1837)撰。石韫玉,字执如,号琢棠,又号花韵庵主人,又称独学老人。江苏吴县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中一甲一

  • 新修本草

    五十四卷。唐苏敬(生卒年不详)撰。苏敬,事迹不详。显庆二年(657),苏敬等二十二人奉敕对陶弘景《本草经集注》校订,并广收当时所知药物,撰著《新修本草》,于显庆四年(659)成书。此书有《本草》二十一

  • 遍地锦传奇

    二卷。明姚子翼(约1628年前后在世)撰。子翼字襄侯,秀水(今浙江嘉兴)人。生平不详。此剧清支丰宜《曲目表》著录,其它各家书录无记载。今此本二卷,二十二出,剧演赵襄事。赵襄浑名遍地锦,幼失双亲,与老仆

  • 蜀石经残字考

    一卷(石经汇函本)。清王昶(1725-1806)撰。昶字述庵,江苏青浦(今属上海市)人。乾隆甲戌进士,官刑部侍郎,著有《春融堂集》、《金石萃编》等。此书本是《金石萃编》中蜀毛诗石经残本跋尾,后从《萃编

  • 诚斋诗话

    一卷。宋杨万里(详见《诚斋易传》)撰。是集题曰《诗话》,而论文之语乃多于诗,且记事与议论相杂,并无完整体系。所论诗文,近于江西诗派,谓之“以故为新,夺胎换骨”。论诗言“初学诗者,须学古人好语”;“诗家

  • 陈老莲真迹

    六卷。不著刻者姓名。陈老莲,名洪绶,字章侯,号老莲,明亡之后,又自号老迟、悔迟、憎悔等,浙江诸暨人。陈老莲人品高洁,其书画也各尽其妙,尤其以善画山水著称,与当时著名画家崔子忠齐名,有“南陈北崔”之誉。

  • 明儒林录

    十九卷。清张恒撰。张恒字北山,松江(今属上海)人。生卒年不详。与朱彝尊为表兄弟,但二人志向颇异,彝尊志在稽古,张恒则志在讲学。本书记载明代两浙地区诸儒言行。《四库提要》称其所载未为详备,而附采语录之类

  • 东洲草堂金石诗

    不分卷。清何绍基撰。何绍基,详见《东洲草堂金石跋》条。何氏金石诗,不见于《东洲草堂诗集·文钞》中,系吴遁盦所收集,辑而成书。书前无序目,亦不分卷,录古近体诗四十九首,都是题咏金石之作。其题“竟宁镫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