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昌瑞山万年统志

昌瑞山万年统志

十六卷。清英廉撰。英廉(?-1900),姓伊克明安氏,蒙古正蓝旗人。咸丰三年(1853)由笔帖式随僧格林沁守天津,补护军校。同治元年(1862)从江宁将军富宁阿转战苏皖,镇压太平军和捻军。十年奉命赴伊犁帮办事务。光绪八年(1882)授内务府大臣。二十年授镶红旗汉军副都统,同年派八旗汉军炮队专操大臣。昌瑞山,即东陵。在马兰峪迤西,东接遵化,西邻蓟州。乾隆时,布兰泰纂辑《东陵志》进呈皇帝。光绪中,英廉重修而成此书。《昌瑞山万年统志》传钞本,共十六卷。分为上、下两函。每函各八卷。上函分为八门:首陵寝、次祀礼、次礼仪、次宸翰、次巡幸、次建设、次承恩、次人物(附古迹)。下函分为九门:首舆图、次建设、次防护、次赏赉、次图考、次爵秩、次界限、次建置、次人物。其谓诸陵中,藏字画、金银器皿、各类陈设最多者为裕陵。单字画即有赵孟頫秋郊饮马图手卷、钱选孤山图手卷、邓文远章草真迹、赵孟頫书《道德经》、马远册页、董其昌册页等稀世珍品,其他磁器、玉器尚多。

猜你喜欢

  • 韵雅

    ① 六卷。清吴采撰。采字棐堂,安徽泾县人。是篇卷首有嘉庆中翟玉珑、及其族兄云樵、其侄学洙诸序。卷尾有其族弟世登跋。卷中前列总目,次列分咏草木鸟兽虫鱼七言律诗。卷一咏草一百二十律,卷二咏木六十律,卷三咏

  • 春秋三传异文释

    十二卷。清李富孙(详见《李氏易解剩义》)撰。富孙著有《七经异文释》五十卷,该书即其中的一种。《春秋》三传由于传授源流不同,其中方俗异言,音声易淆,文字差异较多。李富孙考核异义,凡是经史传注、诸子百家所

  • 明伦初集

    五卷。《续集》五卷。清郑文炳(生卒年不详)编。郑文炳,字慕斯,莆田(今福建)人,约雍正、乾隆年间人。文炳少有志操,探性命之学,作《正学论要》,有孝名。补弟子员,入鳌峰书院,从蔡世远学。两举孝廉,皆不就

  • 希贤录

    ①五卷。清朱显祖撰。朱显祖号雪鸿,江都(今江苏扬州)人。顺治三年(1646)副榜贡生。生卒年不详。除本书外,尚著有《琼花志》等著作。《希贤录》记录自周至明历代名儒言行,并各系以论断。体例仿照朱熹《伊洛

  • 春秋通说

    十三卷。黄仲炎(生平不详)撰。黄仲炎字若晦,永嘉(今属浙江)人,宋代经学家。穷经笃古,老而不第。黄氏不是朱熹门人,但其说却以朱熹为宗。黄氏认为:“《春秋》者,圣人教诫天下之书,非褒贬之书也。何谓教?所

  • 增节音注资治通鉴

    一百二十卷。宋陆唐老编。唐老,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淳熙中进士第一,故此书亦称《陆状元通鉴》。书中内容皆于《资治通鉴》内抄其可备科举策论之用者,间有音注。然浅陋颇甚,亦寥寥不详。首有总例言其大旨,学者

  • 蒲江词

    一卷。宋卢祖皋撰。卢祖皋字申之,又字次夔,号蒲江,永嘉(今浙江温州)人。生卒年不详,庆元五年(1199)进士。嘉定中为军器少监,权直学士院。祖皋为楼钥之甥,学有渊源,尝与永嘉四灵以诗相倡和。著有《蒲江

  • 贵阳府志

    八十八卷,首二卷,余编二十卷,清周作楫修,萧琯、邹汉勋纂。周作楫,号山湖,江西泰和人,嘉庆进士,官至思南知府、贵阳知府。萧琯,字玉初,安化人,嘉庆举人,官至江西新城知县。邹汉勋(1805-1853),

  • 现在庵杂作存稿

    六卷。《附稿》二卷。清濮文暹(1830-1909)撰。濮文暹字青士。江苏溧水人。咸丰庚申进士。官河南开封府知府。著有《提牢琐记》等。所著《现在庵杂作存稿》,多碑版、志传、序记之文。文暹称“所存皆杂家言

  • 五韵论

    二卷。清邹汉勋撰。汉勋(1805-1853)字叔勣,一作叔勋,号叔子,湖南新化县人。咸丰元年(1851年)举人,佐江忠烈守南昌,为起义军所杀。精古音之学。尚著《说文谐声谱》、《广韵表》、《颛琐历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