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方舟易学

方舟易学

二卷。宋代李石(1108-1181)撰。李石字知几,资阳人。陆游《老学庵笔记》说他本名知几,后感梦兆,改名石,而以知几为字。《宋史》没有他的传。据《系年要录》和《画继》等书记载,知李石于绍兴二十一年(1141)进士,二十九年六月被荐任太学博士,同年罢免。乾道三年(1167),再入为郎;后又分别在合州、黎州、眉州作过知州,都因为有人奏论而罢官。淳熙二年(1175)任成都转运判官,不久又被劾罢。淳熙八年冬逝世,享年七十四岁。该书专论互体,每卦标有两个互卦之名,而用爻辞加以证明。考汉儒说《易》,多主象占,后孟喜、焦赣、京房流为灾变,郑玄又配以爻辰,都不免有所附会。到了王弼,扫涤旧文,并认为互体卦变都没有什么可取,于是弃象不论。那些纳甲五行,本非易义所重,是完全可以抛弃的。至于互卦及动爻之变,其说见于《系辞》,其法著于《左传》,历代诸儒相承有自,要一概加以排斥,则未免偏颇玄虚,所以李石专驳王弼之学。该书的上卷详言互体之义,下卷有“象统”、“明闰”两部分。“象统”只存一序,其说未完。“明闰”以六十四卦分月,辨明置闰之法。朱彝尊《经义考》认为“方舟集止存二卷”,昆山徐秉义家藏有《易互体例》,卷首不著撰人名氏,只题“门人刘伯熊编”,此本卷首有“竹垞”二字,小印,可能该书后来归了朱彝尊。考《书录解题》载李石《方舟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而《永乐大典》所载《左氏君子例》、《诗如例》、《诗补遗》及此书皆题为“李石《方舟集》”,那么这四种书都应是《方舟集》中所载。徐氏只得其中两卷,所以卷端没有姓名。如今《方舟集》已从《永乐大典》中搜辑成帙,这四种书依其旧例,仍然并入集中。详见《方舟集》。此书现有上海馆藏清代吴氏绣谷亭抄本,书名《方舟先生易学》,二卷,题宋李石撰,刘伯熊编,有清曹元忠所写之《跋》。《四库总目》曾据入此存目。

猜你喜欢

  • 大司空遗稿

    十卷。明陈绍儒(约1551年前后在世)撰。陈绍儒,字师孔,南海(今广东佛山市郊)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官至南京工部尚书。陈绍儒工诗,音调谐美。著有《大司空遗稿》等。是集为诗文集,

  • 莅政摘要

    二卷。清陆陇其辑。陆陇其(1630-1692),字稼书,初名龙其,浙江平湖人。康熙九年(1670)进士,历任嘉定、灵寿知县,官至监察御史。他为官清廉,鲠直不阿,严于律己,且崇奉程朱理学,贬斥王学,受到

  • 日讲易经解义

    十八卷。清牛钮等奉敕撰。康熙二十三年(1683)制序刊行。康熙于《易》喜朱熹之学,于是以朱熹《周易本义》为主体,参择诸家之说足以阐发《本义》者撰为此书,以为经筵讲读之用。其大旨在即阴阳往来刚柔进退,明

  • 金华征献略

    二十卷。清王崇炳撰。王崇炳字虎文,东阳(今属浙江)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曾辑录郡人著述作《金华文略》。又著有《横山记》、《禹山记》等。《金华征献录》记述金华先贤,包括原籍金华而游寓他乡,或外地来金华

  • 四书臆说

    十二卷。清李锡书撰。锡书字见庵,山西静乐(今山西静乐)人。是书卷一说《大学》,卷二说《中庸》,卷三说《论语》、《孟子》,卷四、卷五、卷六泛论,卷七、卷八说孝、说道、说心、说理、说气、说性、说情、说才、

  • 考订竹书纪年

    十四卷。清雷学淇撰。学淇字瞻叔,清顺天通州(今北京通县)人。嘉庆进士,官山西和顺、贵州永从县知县,通经史,好为讨论之学,兼精天文历算。著有《考订竹书纪年》、《竹书纪年义证》、《夏小正经传考》、《古今天

  • 三代金文著录表

    八卷。罗福颐撰。罗福颐,详见《印谱考》条。本书的旧名为《国朝金文著录》,系王国维所著,专录清代著录金文之书而成,共录四千二百九十五器。其书成于1914年。1927年王国维自尽后,罗福颐又就其表添入《愙

  • 诗人玉屑

    二十卷。宋魏庆之撰。魏庆之,字醇甫,号菊庄,建安(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博学多才,不求科第,唯喜菊,种菊花千丛。经常和骚人逸士畅谈,举杯作诗。所著诗话《诗人玉屑》,又称《诗益嘉言》。凡二十卷(或为

  • 逊国忠记

    十八卷。明周镳撰。镳字仲驭,金坛(今属江苏)人。生卒不详。崇祯元年(1628)进士,官至刑部员外郎。福王时被马士英、阮大铖所杀。该书主要记载明惠帝建文之变中死难诸臣的事迹。体例上以职官分类,于诸臣姓名

  • 易纬

    不分卷。清黄奭辑。黄奭字右原。江苏甘泉(今扬州)人。道光中钦赐举人。此本所辑为易纬中不指名何书,或有书名而条数无多者,计二十一条。其中引自《汉书·五行志》一条、《隋书·王劭传》三条、《文选注》两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