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

十卷。梁刘勰(约465-532)撰。刘勰,字彦和,祖籍东莞莒(今山东莒县)人,后迁京口(江苏镇江)。天监中,兼东宫通事、舍人,迁步兵校尉,兼舍人如故,深得萧统赏识。后出家为僧改名慧地。此书成于南齐末年,约永泰元年(498)八月至中兴二年(502)四月之间,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中一部有影响的巨著。全书凡十卷,共有文五十篇。“上篇”二十五篇分为两部分:《原道》、《宗经》等前五篇为总论,《明诗》、《诠赋》等后二十篇分论各种文体之历史发展及特征。“下篇”二十五篇,包括《神思》、《体性》、《风骨》、《通变》、《时序》、《物色》、《知音》诸篇,是有关文学创作、批评等重要理论问题的专论;最后一篇《序志》。《序志》中称:“《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可见此书受当时三教同源思想的影响,融儒、释、道于一炉的文艺思想的特点,但其中儒家思想仍占有主导的地位。全书主要论述有:(一)文学的本质与起源,认为一切文章均应以圣人撰经的“衔华而佩实”的原则作为写作的指导思想,尽管后世文体众多,特点各异,皆基本源于五经,并提出著名的“六义”说,作为衡量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优劣的标准;(二)文学的构思与创作,指出艺术思维的特点是“神思”,艺术想象可以超越时空的局限,“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并始终与感情的波涛相连系,“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艺术想象的结果是凝聚成“意象”等等;(三)文学的风格与体裁,深入细致地探讨了艺术风格形成的主客观条件,认为艺术风格虽千差万别,但归结起来有: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轻靡等八种基本风格;(四)文学的结构与技巧,主张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认为内容和形式相互依存,而内容又起主导作用,故强调“为情而造文”,反对“为文而造情”;(五)文学的继承、发展与创新,主张“文变染乎世情,而兴废系于时序”,既要继承优秀传统,又要有所创新;(六)文学的批评与鉴赏,主张文学批评应“无私于轻重,不偏于爱憎”,并提出对作品进行“披文而入情”分析的“六观”标准。总之,《文心雕龙》较全面地反映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特点,为我国古代文学批评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文学理论批评史、美学思想史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此集的版本、注本众多。有嘉禾、宏治、嘉靖、万历等年间刻本,注本有清黄叔琳辑注本,范文澜《文心雕龙注》、《四部丛刊》本、《丛书集成初编》、杨明照《文心雕龙校注》、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等。

猜你喜欢

  • 岑溪县志

    四卷,清何梦瑶修,刘廷栋续纂。何梦瑶,广东南海县人,雍正八年(1730)进士,雍正十三年(1735)至乾隆四年(1793)岑溪知县。旧志修于康熙间,雍正十三年,何梦瑶莅任四年,行将调离,念无遗县父老弟

  • 孔门易绪

    十六卷。清张德纯撰。张德纯字能一,号松南,长洲人。康熙三十九年(1700)进士。官任常山县知县。该书专以十翼解经。其说认为,经本无阴、阳、刚、柔之名,以及天、地、风、雷、水、火、山、泽之象,这些名象都

  • 维摩诘所说经义疏

    六卷。唐代释吉藏撰。吉藏生平事迹详见《华严经游意》条。《维摩诘所说经义疏》,世称《广疏》。此疏与略疏比较,约增加了三分之一。所诠详简,互有不同。科文分章,立言措义,全无一合。略疏己说的,广疏不再重复或

  • 葬经

    见《葬书》。

  • 春秋集传

    十六卷。清汪绂(详见《周易诠义》)撰。汪绂是清代著名学者,学术宗宋代五子,著作很多。《春秋集传》折衷四传(《左传》、《公羊传》、《穀梁传》及胡安国《春秋传》),以己意加以评断去取。在自叙中说,他对四传

  • 酒边词

    二卷。宋向子諲(1086-1153)撰。向子諲字伯恭,临江(今四川忠县)人。钦圣宪肃皇后再从侄。元符初,以恩补官。南渡初,历徽猷阁直学士,知平江府。事迹载《宋史》本传。向子諲晚年以忤秦桧致仕,卜筑于清

  • 虚白室文抄

    二卷。《诗钞》十一卷。清方昌翰(生卒年不详)撰。方昌翰,字宗屏,安徽桐城人,官新野知县。方昌翰既能诗,而有闻于时。其诗有以名德著者,有以功业著者,有以经学著者,有以文辞著者。作者绩学继志,早年所作之诗

  • 读诗管见

    十四卷。清罗典撰。罗典生卒年及事迹均不可考。此书无序跋。说经每章下录集传集说,次以管见,间有辨说,亦伸己见。罗典治诗宗小序,故于每章之前,截取小序前二句,就此自为之说,或引他人之说以畅小序之义。然虽尊

  • 检蠹随笔

    三十卷。明杨宗吾(生卒年不详)撰。杨宗吾,字伯相,成都(今地名同)人。官锦衣卫指挥。大学士杨廷和之曾孙、修撰杨慎之孙也。此书三十卷,共分二十四类,采掇琐碎,分条编载,体例近似类书。内容之中间附有当时邸

  • 释迦氏谱

    一卷。唐代释道宣撰。道宣生平事迹详见《四分律合注戒本》辞条。《释迦氏谱》一书,是道宣嫌其《释迦谱》十卷“过于详繁,不利于初学人等,并以为自可前修博观,非为后进标领,于唐代麟德二年(665)在西明寺册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