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摄山佛教石刻小记

摄山佛教石刻小记

一卷。清代郑鹤声(生卒年不详)撰。《摄山佛教石刻小记》一书,是郑鹤声、向达二人合撰而成。摄山今称栖霞山,位于南京之东六十里,为六朝时三论宗之重镇。齐永明二年(484)仲璋与沙门法度受命在摄山造石佛象,铸无量寿佛,是为摄山有石佛像之始。梁大同二年(536),齐文惠太子等重加修镌,至天监十年,使摄山开凿一事至此峻工,前后费时达二十八年。摄山石刻早于龙门石刻约十七年,晚于云冈石刻三十一年,为南朝据山造佛像规模最雄伟之处。隋代还于摄山建有一石塔,下层镌刻有佛本生故事,周围八面,极为秀丽。从艺术角度看,摄山石刻艺术,上承北朝,下启隋唐,对了解北朝至隋唐之间的佛教石刻艺术具有很大价值。本记作者于民国十四年游此,因所见闻,据将所记汇成一书。现见载版本有东方杂志社刊本。

猜你喜欢

  • 漆沮通考

    六卷。清郑士范撰。郑士范字冶亭,陕西凤翔人。此书是郑士范遍征地志,为考证《禹贡》中所说的“漆”、“沮”二水之所在而作。全书分为六篇,一、《漆水》,二、《洛水》,三、《故城》,四、《山属》,五、《水属》

  • 玉堂丛语

    八卷五十四门。明焦竑(1540-1620)撰。焦竑字弱侯,号漪园,又号澹园,晚年自号澹园老人。山东日照(一作江宁——今江苏南京市)人。万历十七年(1589)以进士第一人官翰林修撰。性疏直,遇时事有不可

  • 明世学山

    四十一种,五十一卷。明郑梓编辑。郑梓字野洲,明中叶嘉靖时江苏武进(今属江苏)人,生卒年不详。其人曾受学于名儒唐顺之,为光扬百家之言而编辑《明世学山》五十种,丛书荟萃上自洪武、下至嘉庆近二百年间贤士大夫

  • 训蒙字会

    三卷。朝鲜崔世珍(1473-1542)撰。此书全为训蒙而作。所收之字,上卷包括天文、地理、花品、草卉、树木、果实、禾谷、蔬菜、禽鸟、兽畜、鳞介、昆虫、身体、天伦、儒学、书式十六门;中卷包括人类、宫宅、

  • 橘洲诗集

    六卷。清范士楫撰。范士楫字箕生,号放樵。定兴(今属河北)人。约生于明万历时,卒于清康熙初年。崇祯十年(1637)进十,任山西阳曲、洪洞知县。后降于清朝,官至吏部郎中。顺治末辞官归乡。著有《橘洲诗集》。

  • 中州乐府音韵类编

    此书又名《中原音韵类编》、《北腔韵类》、《中州韵》,杨朝英简称为《韵编》,一卷。是元人卓从之于至正十一年(1351年)根据《中原音韵》改作的,成书较《中原音韵》晚二十七年。卓氏事迹不详,只知道他是燕山

  • 青琐高议

    前后集各十卷。宋刘斧(约1073年前后在世)撰。刘斧,字里,生卒年均不可考,生平事迹亦知之不多。人称刘斧秀才,足迹曾遍及太原,汴京,杭州各地,推测他早年时代当在北宋仁宗年间,后期生活当在哲宗赵煦或更后

  • 奉使三音诺彦纪程草

    一卷。《塞上吟》一卷。清宝鋆(生卒年未详)撰。生平详见《典试浙江纪程草》(辞目)。是集系咸丰四年(1854),衔命出使三音诺彦所作纪程诗。此年八月,行抵喀尔沁穆哈里喀顺境,译言瀚海界。三音诺彦在瀚海之

  • 初学读念法

    一卷。清吴遐龄撰。遐龄海阳(今山东海阳县)人。吴氏撰有《切韵指归》,以韵字繁多,初学难以记诵,乃依五音编成韵语,以便读念。其法以公冈骄鸡居五字以统五声,以四声为经,三十二母为纬。其间分属各音,有音无字

  • 春秋考异邮

    不分卷。清黄奭(详见《汉学堂丛书》)辑。该书是《春秋纬》之一,又名《春秋纬考异邮》、《春秋考异》。大体上说灾异及人事相通之道,而以《春秋》之事为依据。说风雨气候及物象胜变化与人事政教相应,天垂现象,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