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抱朴子内外篇

抱朴子内外篇

八卷。晋葛洪(详见《肘后备急方》)撰。传说葛洪尝闻交趾(今越南)产仙丹的原料,于是他晚年求得去广西句漏县当县令,以便就近采药炼丹。他携全家到广州,被刺史郅狱婉留,不得已隐居罗浮山修炼,自号抱朴子。《抱朴子内外篇》亦称《抱朴子》。葛洪书后《自序》称《内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又称“其《内篇》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属道家;其《外篇》言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属儒家。”今观此书,《内篇》主要论述神仙吐纳、符录、克治之术,实为道家之言。《外篇》论述时政得失、人事褒贬,词意丰富,辩论博深,而究其要旨,也以黄老为宗,应属道家。此书在流传过程中,其版本纷纭错误,有如乱丝。并使其书内外二篇,卷数不一,或分别入类。《隋书·经籍志》著录《内篇》二十一卷、《音》一卷,入道家类;《外篇》三十卷,入杂家类,并于《外篇》之下作注说:“梁有五十一卷”。《旧唐书·经籍志》也载录《内篇》二十卷,入道家类,《外篇》五十一卷,入杂家类。《新唐书·艺文志》道家类载《内篇》十卷;杂家类载《外篇》二十卷,其书卷数已多寡不同。《宋史·艺文志》都入杂家类,作《内篇》二十卷,与《旧唐书》相同,作《外篇》五十卷,比《旧唐书》少一卷。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作《内篇》二十卷,《外篇》十卷。内外篇之数与《新唐书》互异。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只载《内篇》二十卷,而说《馆阁书目》(今已亡佚)有《外篇》五十卷。《四库全书》本依明代乌程(今浙江湖州市南)人卢舜治以宋本及王府《道藏》二本参校而定,比它本较完整。所列篇数,与葛洪自序卷数相同。知葛洪当时是以一篇为一卷。虽然此书卷数及归类等在流传中多有差异,而其内容基本上没有太大变化,对后世影响颇深,流传甚广。特别是其《内篇》,很受丹家重视。近代养生家认为其书实为道教著名典籍,对于人的生命运动及养生之道都有精辟的论述,是中华养生学的宝贵财富。但有些说法,也不免言之过偏。现存明《道藏》本、清《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郭侍郎奏疏

    十二卷。清郭嵩焘(1818~1891)著。郭嵩焘,字伯琛,号筠仙,湖南湘阴人。道光进士。曾任广东巡抚,总理衙门大臣,并首任驻英公使,后兼驻法公使。著有《养知书屋遗集》、《使西纪程》、《郭嵩焘日记》。郭

  • 新宁县志

    八卷,清复成修,周绍銮纂。复成,曾任新宁县知县。周绍銮,举人。新宁县志创修于雍正县令窦容邃,增修于县令周金绅,再续于县令黄位斗。兹编则为续黄志而作。《新宁县志》同治八年(1869)刻本。全书共八卷。此

  • 美芹十论

    一卷。旧本题宋辛弃疾(1140-1207)撰。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齐之历城(今山东济南)人。金主完颜亮死后,中原豪杰并起。有耿京者聚兵山东,辛弃疾为掌书记。耿京被害后,辛弃疾率人趋金营缚叛徒以归。乾

  • 四书集疏附正

    二十一卷。清张秉直撰。秉直集成《四子书疏》后,间有私解,积久成帙,名曰附正。是书成于乾隆二十年(1755),有自序。至道光十五年(1835),同里连毓太为之梓行,毓太也有序,称“秉直博览群籍,遍读濂洛

  • 华谭新论

    一卷。晋华谭撰。其生卒年不详。清马国翰辑。华谭字令思,广陵(今江苏扬州市东?)人,官至散骑常侍,赠光禄大夫金章紫绶。事迹具《晋书·本传。《本传》云,三十卷,名曰,《辨道》。《隋书·经籍志》云,梁有《新

  • 春秋左传补疏

    五卷。清焦循(详见《易章句》)撰。清代治《左传》学的学者很多,如洪亮吉、李贻德、臧寿恭等人辑录汉魏古注,顾炎武、惠栋、马宗梿、姚鼐、沈钦韩等人为《左传》作补注,万斯大《学春秋随笔》,惠士奇《春秋说》,

  • 抱碧斋杂文集

    一卷。清陈锐(详见《抱碧斋诗》)撰。陈锐有《抱碧斋诗》五卷。本书按文体编次,除四篇序外,箴、赋、书、行述、家奠文、哀文、祭文、吊文各一篇,共收文十二篇。杂文集中只有《先母行述》一篇为散文,其余皆为骈文

  • 申鉴

    五卷。汉荀悦(148-209)撰。荀悦字仲豫,颍阳(今河南许昌)人,相传是荀子的后代。幼年家贫无书,每见一书,览后多能背诵。献帝时,侍讲禁中,官至秘书监、侍中。献帝因班固《汉书》文字繁多难读,乃命悦依

  • 诗序辨说

    一卷。宋朱熹(详见《周易本义》条)撰。关于《毛诗序》的研究是《诗经》学的重要课题之一,围绕着它而进行的激烈论争贯穿于全部《诗经》研究史。朱熹是南宋时代疑序派的主要代表,他鉴于时人对《小序》的盲目信从,

  • 仁聚堂法帖

    八卷。清刘恕辑。刘恕字行之,号蓉峰。所居寒碧山庄,收藏颇富。此帖所收是采取旧刻及自藏墨迹。共成八卷,其中晋唐二卷,宋六卷。晋唐之书是取自《停云馆帖》、《戏鸿堂帖》、《余清斋帖》等。宋代之书多是其自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