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卷。汉桓宽撰,生卒年不详。宽字次公,汝南(今河南汝南县)人。博通善文,致力于《公羊传》的研究。汉宣帝时被推举为郎(皇帝的侍从官),后曾任卢江太守丞。昭帝始元六年(前81)二月在汉朝京城长安召开的盐
不分卷。清麟庆撰。麟庆(?-1843),字伯余,号见亭。姓完颜氏。满洲镶黄旗人,嘉庆年间中进士。授内阁中书,迁兵部主事,改中允。道光三年(1823)出任安徽徽州知府,调颍州,擢河南开归陈许道,历迁河南
不分卷。清李嵩仑撰。是书首有嵩仑序。称“就白文读之,兼读《集注章句》,简滥繁以求实义”,又称“程朱读四书,或总论,或分段,注中略具,其中又有虚实之分。依此意以读白文,私为圈点、角记、分段、勾画以读之,
即《建资以来系年要录》。
见“四声等子”。
一卷。清董佑诚(1791-1823)著。董佑诚初名曾臣,字方立,江苏阳湖人,嘉靖举人,少喜文章,后肆力于律历数理与地名物之学,著有《董方立甲乙集》。董氏幼时即弃词赋之学,“于词尤不常作”(《序》),但
十一卷。清毛奇龄撰。此编卷首有李天馥序。奇龄既撰《古今通韵》,以卷帙繁重,乃概括其议论尤要者而成此书,大体删去各部所收之字,仅存其条例及考证耳。收入《西河合集》,有康熙本及乾隆修补本。此书另名《古今通
六卷,首一卷。清赵辅堂修,张承熊纂。赵辅堂,河南固始县人,出身贡生,曾任河南确山教谕,以劳绩保升知县。光绪二年(1876)由交城调补安邑县知县。按安邑自清乾隆间辑修后,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四朝而未
八卷。明杨德周(约1614前后在世)编。杨德周字齐庄,鄞县(浙江)人。生卒年不详。万历四十年(1612)举人。历官古田、高唐县知县。本编摘诗家之论杜诗者为第一编,即以蔡梦弼《草堂诗话》之意,推而广之。
见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