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小谟觞馆集

小谟觞馆集

十九卷。清彭兆荪(1769-1821)撰。彭兆荪,字湘涵,号甘亭,晚号忏摩居士。镇洋(今江苏太仓)人。贡生。十五岁应顺天乡试,颇有文名。但屡试不第。道光元年(1821)举孝廉方正,未及而卒。兆荪少时随父戍边地,因此诗中多写边地风光和军旅生活。郭麟称其诗:“有三河年少,扶风豪士之概。”(《灵芬馆诗话》)而其晚年寓居江淮时,生活窘迫,诗中“遂多幽忧之旨”(同前),风格也由此而趋于冲淡。其词风清丽,亦有特色。是集卷首有曾燠序和郭麟嘉庆十一年(1806)序。集名因作者自署其居而得。包括诗集八卷、诗余一卷、文集四卷、续集二卷、诗续集二卷、文续集二卷。后来有同治、光绪年间刻本,因补入《忏摩录》一卷、《潘澜笔记》二卷,附录补遗五卷,共二十七卷,改名为《小谟觞馆全集》。

猜你喜欢

  • 兰轩集

    四卷。明沈彬(约1402-约1461)撰。沈彬,字原质,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明正统七年(1442)进士,官至刑部郎中。彬为官以强干著称,不以诗文自鸣于世。其遗稿多所散佚。是集乃其没后百余年,明隆庆

  • 圣济经

    十卷。宋徽宗(1082-1135)撰。宋徽宗皇帝赵佶,喜诗文,善书画,通医学。北宋一朝,皆重医学,徽宗自己好此道,所重尤甚于历代皇帝。《圣济经》传为徽宗亲撰,又名《宋徽宗圣济经》。此书于政和八年(11

  • 主父偃书

    一卷。汉主父偃(?-前126)撰。主父偃,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西北)人。主父为复姓。任中大夫。主张进一步削弱割据势力,下令推恩,为汉武帝采纳。主父偃一生勤奋好学,精通《易》、《春秋》百家之言,兼晓纵横

  • 诗经喈凤详解

    八卷。清陈抒考撰,汪基增订。陈抒考字百先,江西新昌(今江西省宜丰县)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汪基字敬堂,江苏星源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此书卷首有吴启训昆序及汪基例言。书名喈凤,是沿袭坊选古文之名。此书是

  • 孟子时事年表

    一卷。清林春溥(详见《春秋经传比事》)撰。史籍记载孟子事迹多疏略,明清诸家所撰孟子年谱、考略等亦互有异同。林氏据《史记》中各世家、表、传及《战国策》、《竹书纪年》等书中有关资料,考时事之远近,证游历之

  • 金光明经疏

    一卷。唐代释吉藏撰。吉藏生平事迹详见《华严经游意》辞条。《金光明经疏》卷首不题寺名,据推测可能作于陈代或隋代,尤以隋代可能性最大。此疏虽注引宏广,诠释文句,简而极精严。但仅有一二处引法华智论,于诸师异

  • 杂字韵宝

    五卷。明杨慎撰。杨慎事迹见“俗言”。是书依平水韵,取奇僻之字分韵隶之。其所取材,经史之外,鼎彝铭文、石鼓文、《说文》古文籀文、汉隶魏碑以及《文选》、《方言》、《广雅》、《释名》、《素问》、《太玄》之属

  • 呆斋集

    四十五卷。明刘定之(1409-1469)撰。刘定之,字主静。永新(今属江西)人。正统元年(1436)进士,授编修,累官至礼部左侍郎,多所建白,卒谥文安。著有《宋论》、《呆斋集》、《易经图释》等。是集分

  • 西汉文纪

    二十四卷。明梅鼎祚(15491615)编。生平见《才鬼记》。明冯惟讷曾辑陈、隋以前之诗以成《古诗纪》一百五十六卷;梅鼎祚仿其意而辑陈、隋以前之文,编为《文纪》,此为其一。此编则一以《史记》、《汉书》为

  • 跨鳌集

    三十卷。宋李新(约1104年前后在世)撰。李新,字元应,自号跨鳌居士,生卒年不详。仙井(今四川仁寿县)人。元祐五年(1090)进士。刘泾曾荐于苏轼,命赋墨竹,堪称一绝。元符三年(1100),上万言书。